美文网首页
读《红与黑》有感

读《红与黑》有感

作者: 沐一林 | 来源:发表于2017-09-17 16:34 被阅读0次

终于看完罗新璋译本,又是一顿唏嘘,看来看去,感觉美和圆满总是相克的,肉身总想追求圆满,灵魂却总是倾向超脱,多么讽刺。故事中人物的悲剧何不是多种人生的悲剧,但又教人警醒。好作品总是能让读者从自己的日常烦恼中跳脱出来,观望和思索另一个灵魂和相关灵魂的执着与挣扎,顺便也观望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人生。一瞬就联想到盖茨比,于连和盖茨比有相似之处,都是出生极低,极度理想主义,崇尚给生命以意义。极强的意志和极好的运气使他们都在某种程度接近了自己的梦想,但盖茨比似乎更加主动,于连则相对被动,也似乎更理性冷血,有点被命运推着走的感觉了。都是折腾,最强度的折腾,结局类似,但都无悔,英雄主义,于连还多了点机缘和悟性,看透了一些东西之后的无悔。尽管一生汲汲于名利,靠着天赋,执着和运气离辉煌的锦绣前程近在咫尺,忽然就那么摔下来,似乎白瞎了那么多周旋于不待见自己的高级浮华圈的奋力攀爬的力气和血泪,超越阶级的梦想瞬间灰飞烟灭。多么像大多数上进的人的一生,拼尽全力,坚守原则,抛弃多愁善感的“阻碍进步”的感性,执着向上或追求远方的绿灯,有得选吗?没有,世情如此。最后成功的高处不胜寒,失败的或自怨自艾或看破无常,最终找到心之安宁,比如于连最后在监狱中才发现所谓的“本心”。金钱财富权力名利一直都是古往今来的成功标准,也是奋力追求的目标,当所谓的成功变成普世的政治正确,意义难得找到,懒得思考而去直接欲望大众的欲望就成为了大多数的选择,偶尔午夜梦回,一声长叹。于连这么有慧根的一个人,普通的人性和欲望都体会过了,最后也是无悔。他的经历确实具有典型性,游戏规则哪里都一样,想变成高级玩家确实需要非常好的天赋和心理素质,努力以及运气。结局又让人想起那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摔过跟头才会了悟,这个悟都是古今中外都相通的,感觉都有点佛家的意思,透过无常看到生命本身。经典作品的最后大都看破世事,升华到哲学层面来,或许这就叫做所谓的大家格局吧。

相关文章

  • 于连,悲剧的美学

    ——读《红与黑》有感 最近,利用充足的时光,读完了《红与黑》。这些时光...

  • 读《红与黑》有感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 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

  • 读《红与黑》有感

    作家笔下展现的,首先是整个法兰西社会的一个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维里埃尔城的政治格局。贵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长是复辟王朝...

  • 读《红与黑》有感

    终于看完罗新璋译本,又是一顿唏嘘,看来看去,感觉美和圆满总是相克的,肉身总想追求圆满,灵魂却总是倾向超脱,多么讽刺...

  • 读《红与黑》有感

    拿起这本书时我在想,书名中的“红”是什么?“黑”又是什么?为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叫《红与黑》?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带着...

  • 读《红与黑》有感

    司汤达的《红与黑》,写的是法国青年于连的故事。于连是一个有才华,有野心,有自尊,也有良心的人。许多评价把于...

  • 读《红与黑》有感

    《红与黑》出版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为什么在这风云变幻的200年中小说仍可以经久不衰?原因在于小说不仅十分...

  • 读《红与黑》有感

    2017级 管理学院 曲玉新 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能够明断是非变得异常重要。《红与黑》这本书里记载...

  • 读《红与黑》有感

    “西方有一部与东方相媲美的《红楼梦》”,这就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一百多年以来,关于这本书的平价众说纷纭。...

  • 读《红与黑》有感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作品。今天我有幸阅读了这本世界名著。 《红与黑》的主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红与黑》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qm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