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行易

作者: 吉山比尔 | 来源:发表于2020-10-05 06:58 被阅读0次

    今日读春秋,阅《国语》。春秋大义,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明辨是非,善恶。有成语为“微言大义”,意思是用精微语言表现出深刻的道理。

    《国语》亦是如此。当我读到“文公问于郭偃”这段,晋文公与郭偃之间仅有一问一答的“微言”,却会给你带来深刻的智慧思考。

    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

    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

    如何?读这两句,似乎是在品鉴一壶百年的普洱茶,足够的醇厚,足够的韵味。似乎那千年岁月时光如水,古人智慧是那自然发酵的普洱茶,历久弥新。今读之,未有一点时代隔阂感,未有一点岁月的沧桑感。

    与我,读历史哲学,需要年龄,年龄太小,读不懂。上学读史哲,仅仅是读书,读出了热闹,读出了记忆,却微微缺少了心的共振与精神的共鸣。孔老先生总结的极是,“四十不惑”。不惑的年龄,读史哲,便有了“不惑”的清晰与明白。这种读书的感受,也许人与人不尽相同,亦或我天生愚拙所致。

    行路

    晋文公四十二岁开始流亡,六十一岁才当上晋王。正所谓,艰难险阻备尝之矣,他不是什么官二代,也不是子承父业的轻松上位。所以,他问出“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当是一种感慨。经历这么多,自以为学问和智慧,民情与治国都知道的差不多了,把晋国治理好应当不是什么难事了,现在看来却是非常的不易。

    郭偃的回答,堪称美句。

    面对任何事情,你如果觉得非常的容易与简单,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一蹴而就,那后面等你的一般都是困难重重,没有太平路。但是,你如果面对事情,将其想的足够困难,便会设计诸多的对策,做好万般的计划,更是想到失败的退路,那事情也会变得简单与容易。往前走,便是光明大道和天下太平。

    治理国家如此,我们的功业,我们的人生,不都是如此吗?孙中山先生曾说过,“知难行易”,我想他定是读过《国语》的这一段吧。

    世间的事情就是如此,难易相伴,难易互换。老人叙话,会得不难,难得不会。学会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当是我们必须。遇到过不去的河,爬不过的山,我们要想起“遇山开路,逢河搭桥”。因为越是到了事情最难的时候,“易”便会悄然而来,来的让你爽快淋漓。懂得难易之道,才能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做事业,要在开始看到“难”,要在过程看到“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与难易之道亦是同理。万事开头难,在事情开头之时看到“难”,就要很好的“预”。预者:预计、预算、预测,是为计划也。难事不怕,怕的是你害怕无计划;易事不喜,不走样的贯彻执行才能成就易。

    看了两行书,却是想了如此多时。最近让繁复琐碎的事,搞得心境微乱,《国语》两行字,却是让我慢慢静下来。

    事多有什么难,一件一件的做吧,处理一件少一件。处理过半之后,便会豁然见到“易”。

    微言大义,醍醐灌顶。难易之道,亦是不易。知难不易,行动起来,动起来,干起来,一切的艰难,也就慢慢消退,以至无影踪。

    知难不易,以此篇作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难行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rn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