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展览,就像是一把锐利无比的匕首径直刺向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展览主题名为“what were you wearing”(你当时穿的是什么),展示的是被性侵的受害者们当天的穿着。
时至今日,总有人堂而皇之地大肆宣扬“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女孩难道没有错?”的受害者有罪论。《嘉年华》中,12岁的女孩被性侵后,她的妈妈在女孩检查出处女摸破裂后毫不犹豫地掴了女孩一巴掌,之后又几近癫狂地剪掉她的裙子和长发。她的妈妈认为这场悲剧的根源是女孩穿些不三不四的衣服,一整天披头散发,不成体统。归而总之,就是女孩的“不自爱”。
《不能说的夏天》中,白白被道貌岸然的教授性侵。在社会、网络舆论如同排山倒海般席卷而来的时候,白白希望妈妈能够来台东陪她,她妈妈却要割腕刚出院的她一个人回台北。白白一直很努力,努力想成为妈妈的骄傲,可是她妈妈的话却不堪入耳。“我怎么会生下你这样的女儿,是不是老天在惩罚我!”“你为什么那么不要脸!”“你有没有勾引教授!”
图片来自《不能说的夏天》去年自杀的年轻作家林奕含曾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就是房思琪式的强暴”小说中的思琪,在被性侵后与妈妈的对话:
“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
“谁?”
“不认识。”
“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
13 岁的思琪不知如何回答,但在这一瞬间,她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
受害者有罪论和社会学及心理学中臭名昭著的公正世界假设不无关系。持此种心理的人们希望相信他们自己生活在一个公正的世界里。而在一个公正的世界里,只有坏人才会得到惩罚,所以被持续惩罚的“受害者”就必须是一个坏人。即毫无逻辑地认为受害者之所以遭受不幸,一定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错事。
而持此心理的人又以双重标准去衡量男性。印度女性只要去俱乐部,就会被称为妓女。那男性去俱乐部去夜店蹦迪嗨歌,就称之为合乎情理吗?难道该受谴责的不应该是那些做错了的男性吗?
提及性侵,便很容易想到近几年“强奸成为增长最快的刑事犯罪”的印度。在印度,性骚扰被认为是无害的玩笑,甚至被曲解为“夏娃的挑逗”,而妇女常处于性暴力的恐惧之中。
2012年12月,印度一名女大学生乔蒂在新德里一辆“黑公交”上惨遭6名歹徒轮奸,震惊印度全国。任何正常的人都难以做出何等禽兽不如的事情。如果法律没有严惩诸如丧心病狂之人,公道何在?
抗议热潮席卷整个印度。印度人纷纷到街头举牌奔走,振臂高呼,却遭棍棒驱打、催泪瓦斯、高压水枪等方式镇压。难道政府应该做的不是倾听追求平等的女人价值的合法诉求吗?难道令人发指的罪行要因震惊而沉默?
这些彻底违反了任何邪恶底线的恶魔,毫无愧疚之色。而更可怕的是,女孩低贱的思想早已根生地固,强奸犯的辩护律师甚至在镜头前指责女人是自作自受。大言不惭地说,如果女人洁身自爱,没有问题,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前段时间去看《神秘巨星》的时候,我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印度女孩的妈妈可以一直忍气吞声,对丈夫的家暴似乎也习以为常。要是换做我,宁愿孤独终老。但当去深入了解之后才懂得是整个社会的风气让家暴变得“合乎情理”。
家庭的耳濡目染、从小接受的思想灌输以及人群的冷漠使新一代的丈夫以同样方式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甚者有变本加厉的倾向。成千上万的胎儿被流产,99.9999%是女婴。选择性生育、虐杀女婴都使得女性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或许是男性在幼年时期比自己的姐姐妹妹们多一杯牛奶或先喝到牛奶的时候,他的性别优越感就开始了。
在大男子主义盛行的国家,极度的自我中心思想会让男人觉得“那个绿茶婊就活该如此!”殴打变成每家每户的故事,甚至升级为泼浓硫酸。人们对性骚扰习以为常,警察视若不见、置之不理。残缺不全的皮肤一碰便会有火烧火燎钻心的疼。有些事是无法选择宽容的。
别教我去穿什么,教你的儿子别去强奸我没有权利去评价他国这种对于女性消极的文化价值观。但就像乔蒂的妈妈说的那样“不论何时,罪案发生了,女孩子总是受到谴责,她不该出门,她不该那么晚了还穿着那种衣服在外面闲逛,该被谴责的应该是犯罪的男孩,应该质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有一个人要为性侵负责,那就是施暴者。
而将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就地正法依旧不能阻止野蛮生长。唯有教育!如雅斯贝尔斯所说般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给予女性自我珍视。传统观念中,被强奸是耻辱,是极端的耻辱,可能比死还更糟糕。在“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贞洁要求下,女性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人间苦难。
脆弱、羞耻、苦恼以及不公正,一连串的“为什么是我?”不堪的画面总是在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那种钻心的耻辱感和人们的指指点点完完全全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甚至会觉得呼吸困难,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及希望。绝望,深深的绝望……
当你没有锁门而被入室抢劫的时候,法院不会宣判盗贼无罪释放。同样地,穿着小短裙,喝了些许酒,半夜走在四下无人的街道而遭到性侵和没有锁门而被抢劫是一个道理。要责怪的不是自己,而是抵抗敌人并提升自身危机感,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
在印度平均每22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强奸案,在英国每6分钟就有人被强奸,数目之多可谓触目惊心。性侵事件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一般人认为陌生肇事者居多,但依英国相关数据估计有90%强奸案受害者认识行凶者。陌生人在脏乱不堪的小巷行凶并不多见。行凶者可能是伴侣、前伴侣、同事、朋友甚至是亲人。这很残酷,却是事实。你永远无法知道一张人脸下面底下是否藏着一颗污浊不堪的兽心。
倘若生活施以不幸,岂能蜷缩角落任黑暗吞噬?即使调查取证困难重重也要尽可能在有效时间收集犯罪证据,不能让坏人逍遥法外,要让他们绳之以法,不论这事有多么困难。“但只要我们相信我们就能做出改变。改变不会容易,真相让人痛苦,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袖手旁观,保持缄默。”
IoneWells女士利用文字作为武器,给侵害她的施暴者写了一封信,并在牛津大学学生报社上发表,并发起了“不羞愧”这个遍及全球的运动来抵抗性暴力和责怪受;Meera Vijayann 通过写博客、拍视频、游行来呼吁大家勇敢地站出来……
教育亦教会男性自身及女性的价值。首先,那是条裙子,不是声许可。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应该是邪恶淫欲的借口;其次,说“孩子只是孩子”的人是都有意识到只是未成年,却不是未成人。如果没有道德底线作为人性支撑便沦为兽。“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如果轻易原谅罪犯,谁来拯救那些可怜又无辜的受害者?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侵删)资料参考引用BBC《印度的女儿》《PAPED》;TED《如何在网上讨论性侵行为》《性暴力的救赎之路》《拒绝性侵犯,需要你的声音》;《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不能说的夏天》;《嘉年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