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河

作者: 觀風䖏 | 来源:发表于2023-11-17 23:56 被阅读0次

    在中咀村寻访罢,与文华汇合。之前从村民那里得知,这条沟后面不再住人,长度约20里,有过去的老村庄郭家河与细咀,沟掌上山后,可通侯家沟与宋家塬。已是下午4点多,夕阳看着灿烂,但我知道时光不多,一个多小时后天黑。于是马不停蹄向后沟行驶,不在乎土路的颠簸、蒿草的划车,泉水漫过路面的两道泥坑也未阻挡我探沟的车轮。我的想法,沿途留意可能存在的庙宇,比如中咀人提到气井附近和一尖嘴分岔处,都曾是古庙遗址。另外就是已经废弃的古村落旧址,它们不同于自然风光,能看则看,之后多年,可能再也不见。

    道路时而坦途,如在河流中行船,时而崎岖难行,如逆行险滩。难为了我的爱车,像农用三轮一样奔驰在狭长的沟道。沿途的风景,在夕阳光线的变幻中,明暗分明,高山奇峰、小桥流水、古木怪石,在这初冬的季节,自是别样风景。这样一直到了沟掌的一处淤地坝的梁上,我拐转车头,盘点来时注意到的点位,比如三处凸出的山峁,路边一处房屋,对面山腰处疑似崖居的洞窟。还有两面山露出的一排排老窑院,其下小河上的两座小拱桥,从石壁上汩汩流淌的山泉水,那里应该是郭家河古村落无疑。而细咀的古村落,未识端倪,一条右拐的山路,天晚道路不明,不能尝试。加之沟内无通讯信号,还是安全第一。文华惊叹这条路竟然如此长,能通到美水泉的后沟和临近马岔。一条沟除了道路和小河,能利用的土地,几乎就没浪费,包括侧沟的山坳,也就能想明白为什么中咀人的玉米楼建的高大,储藏也那么丰盛。

    回返,先探寻路边的两间房屋,屋内设有土炕,猜测是拦牛牧羊人的临时居所。无意中看到其上山峁的树林间隙,露出窑洞口,还有木柱支撑的屋檐。这上下建筑是什么关系,令人不免好奇。向上的路依稀可辨,呈数个之字形盘旋而上。到了跟前,才发现这是一大两小三个窑。一个土窑是外灶,夏天在外生火做饭,另一个储藏玉米芯和干柴。主窑略显宽阔,土炕是刚需,窑掌有龛能置物,烧炕的两眼锅灶,另一侧是三根等齐的木柱,估计其上曾放置过木箱或者案板。窑外木柱屋檐,遮挡雨雪,一处简单也不易为人所察觉的居所。

    相比而言,郭家河古村落规模不小,几个山头的山腰处被平整出窑院,一户连着一户。窑洞大,窑孔深,院落宽展,生活所需比如洋芋窖、养蜂的土洞、喂猪养羊的圈舍、储藏杂物的小窑洞,基本完备。看其窑洞内遗弃的杂物,有老旧的家具、坛坛罐罐,竟然有一台收录机,那可是上个世纪末很吃香的电器。估计主人搬离时间不远,在2000年左右,之后略作维护,成为沟内耕种休息的所在。当然,我也诧异对面半山上的土窑洞,黑漆漆的洞口,看不到院落,或者滑坡淹没了院落。我之前看到疑似崖居的,费力爬上去看时,也是一处居所,土炕、土灶、土龛、土仓,还有放灯盏的三角形孔洞。相比对面的大窑院,明显局促和落后很多。这是郭家村更早的居民,时间推测在清中晚期和民国居住于此。

    三处凸起伸出的土峁,古人喜欢在这种地形建庙。两处我们查看,早被推成了耕地,片瓦不存。最后一处是土窑洞外坍塌的拱棚,院内的黄蒿比人高。从翻过的土地堎畔下来,夜色暗下来,我回头看刚才位置的上面,那可不就是一间房么,有墙有屋檐。文华拉住不让我去,他说我眼花了,那是黄土自然形成的切面,看似屋檐实际是草皮。也罢,开车灯,我们穿行在夜色愈浓的山沟,预计四、五十分钟后返回县城。

    2023.11.18

    2023年11月17日图片

    一眼泉水 郭家河 对面山上的旧窑洞 沟里所见 到了沟掌的淤地坝处 回望 探访山上的土窑洞 怀疑是庙址的地方被平成耕地 到了古村落 院落 窑内的收录机 更古老的土窑洞 院内的老麻子 停车的两面山布满窑洞 来到一处山腰的土窑洞 存放粮食的土坑 远远望去,疑是崖壁洞窟。 土地刚深翻过 月亮从深谷中升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郭家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yy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