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心理学课第六天学习心得
“抱持”,是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是指母亲能满足婴儿早期的各种生理需要。他通过对母婴关系的研究,认为母亲是婴儿早期形塑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然不单单是母亲一个人,父亲也同样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当然不单单是婴儿时期,一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心理需求。
婴儿期的抱持:在吃饱喝足清洁干爽之余,也要有人来陪我玩,但也要有时让我独自躺在那里看看光影“嗯嗯啊啊”抓手挠头踢踢脚。
幼儿期的抱持:凡够得着的东西都可以摸,凡到得了的地方都可以去,大人在我后面跟着就好。摔倒碰疼了有人给抚慰一下,大人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吓着自己;哭的时候有人抱抱拍拍,大人可不要一见我哭就咬牙切齿横眉冷对。
儿童期的抱持:我有很多念头冒出来,我要开始尝试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我可以做错事、说错话。如果因为我做了什么事让大人很不舒服,请你们告诉我你们的感受。
少年期的抱持:我可以常常去找我的好朋友,我想的都可以说出来,尽管有些想法会把大人吓一跳。如果我说出想法和感觉只会招来大人的批评和劝告,那以后我就悄悄去做,再不跟大人讲了。我可以决定自己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当然,我愿意的时候也可以听听大人想跟我说些什么。
青少年期的抱持:我可以有自己的理想和计划,而且我可以尝试去实现它们。爸妈可能会担心,但他们只会说出担心,而不会禁止我去做。如果实现不了,我可以去跟爸妈说说烦恼和难受。难受过去后,如果爸妈不批评嫌弃的话,我会很希望听听他们说一说他们的想法和经验给我参考。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
以下是我学习武志红心理学课第六天的心得。
武志红老师提到父母的权威期待对孩子的意义,这一点我很有感触,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被自己生活圈子认可的人,却能被自己的小孩依恋,这在他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对小孩来说,父母是他出生后最早接触到的人,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这个人可以给她生存必须的养分和安全,自然就成了他最初认知里的权威。所以为人父母真的是一项神圣又艰巨的职责,生育太容易,养育却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可是太多的父母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丝毫不重视,滥用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因为自己的无知和不负责任带给孩子太多的永远无法消除的心理阴影。
说回”抱持”这个词语,武志红谈到最好的养育环境是抱持性的,即: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
看到这一段我内心惶恐,我几乎不敢去反思自己作为葱妈是否做到这两点,洋葱一直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在他发展好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认同他,但是在他受挫的时候,我们是否发自内心地支持过他呢?
而”抱持”这个态度,其实也可以用于师生,当然我们要用的是”抱持”的行为理念,而不是行为动作。学生,特别是起始年级的学生,老师就是他们在新阶段的权威,老师对他们是否做到了”表现好的时候认可他们,受挫的时候支持他们”呢?事实上很多老师可以做到前者,却做不到后者,记得高一时我所在的办公室里几乎天天都能听到许多班主任暴跳如雷训斥学生,无外乎就是学生量化扣分了,上课状态不好了,考试成绩下降了,之类的事情,我并不是说这些不应该管,但是学生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没能迅速适应新环境,这算不算在新环境新规定面前受挫?若能采取抱持的理念,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去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不断的受挫中成长,今天观林转发了一个新闻,关于一个学生多年后投诉他当年的班主任用语言暴力伤害他,这位班主任或许能在学生发展好的时候认可学生,但是她却没能在学生受挫的时候支持学生,言语暴力实际上是为了掩盖自身内心的不爽,也就是她对自己的管理不够自信,生活中这种现象也是不胜枚举。
那么,如何在师生相处时作用”抱持”理念呢?
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邵恒分享了高爽老师如何用天文学思维方式教育孩子。他采用的方法分别是观察、切换尺度和等待。无论是孩子还是学生,我们都可以在孩子受挫时支持他。事实上,学生是我们的另一群孩子,所以试着用”抱持”的态度去和学生相处,你一定会引导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