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分数陆续出来了,突发奇想,若是回到10年前,再一次回到学校,我的高考成绩会不会更好,这里不是后悔当初没有努力学习,当初还是很努力的,属于那种埋头苦读一类的,笔不离手,眼不离书,屁股坐得住那一种,也正是高中这般辛苦,考的成绩不算差,也不算好。就毅然决然地放弃复读一年想法,逃离高中苦逼三年,是什么原因造成自己苦学,但没有理想成绩的原因呢,现在细想就是一个:没有经验
现在回去,会在以下方面改进:
1. 把薄弱的语文学好,该背的还是要背。作文素材要多积累,强迫自己像现在一样每七天写篇作文,说不准高考可以直接复制粘贴了,高考语文是第一科,当时还是小紧张了一下。现在也忘了作文题目是什么了。
2. 理综的习题做的太少了,搞得考场上脑子在不同科目间切换还是不习惯。平时会积累做错的题目,抓知识点。搞懂一个算一个,而不是盲目的题海战术,结果复习时做的都是自己会做的题,时间每天浪费在一加一等于二上面,看似做了很多题,其实是原地踏步,现在工作中也存在一样问题,每天重复做一样的事情,工作了5年后,看起来拥有了5年的经验,其实是把一天的工作经验重复了5年而已。
3. 英语把词汇量积累起来,加大阅读量,我就不信看不懂他丫的鸟语。
造成当时结果的原因:
1. 鸵鸟心里,避害趋利心态
当时自己很清楚自己哪一科薄弱,但平时就是没有花心思去努力攻克问题,而是一味地重复做自己喜欢的科目,语文作文不好,就非常讨厌写作文,也没重视过,高考语文成绩就很一般,有点鸵鸟的心态,遇到问题,直街把头埋下沙子里,对问题视而不见,好像久了,问题自然就会消失。
什么原因,第一.人的骨子里就有避害趋利的基因,就像手碰到火苗,自然会把手缩回来。我们都喜欢做一加一等于二的题,因为简单,拿分容易,但是一份试卷,一份工作,通常都是两部分组成,简单部分和困难部分,如果没有困难部分,就不会有挫折,失败了。可是生活中,学生中我们做了太多一加一等于二的事情了。忙却没有效率,只是做出了努力的样子,显得努力而已
第二,推动我们做事有两个动机.惩罚和奖励,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奖励,不想受到惩罚。所以我们都去做自己拿手,擅长的事情,这样至少不会受到惩罚。但中国有句古话,吃一堑,长一智,经验积累往往是从吃一堑开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