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狼,大家可能会觉得狼是凶狠、残暴的代表,因为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的狼一般都是以凶残、阴狠的形象出现的。而《狼的智慧》这本书,会改变大家对狼的认知:狼有很多和人类相似的特点,狼是群体活动的动物,团队中会有分工,头狼勇敢和宽容,有很强的领导力,其他的狼根据自身的特长各负其责。狼的家庭很温暖,会赡养老狼、培养幼狼、团结协作、会为了团体利益牺牲自己,从狼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智慧。
这本书的作者埃莉·H.拉丁格,是一位德国女性科普作家、自然学家和专题记者,享誉大西洋两岸的狼保育专家,专注于研究狼、狗、自然和环境。作者拉丁格原来是一名律师,经常面对那些犯罪案、离婚案和租赁纠纷,使她对生活感到失望、对每一次庭审感到是一种折磨,后来遵从内心和喜爱,放弃了律师的工作,在美国的黄石公园花了25年的时间潜心研究狼群,并担任狼的专业导游,全心全意投入到她所热爱的事物中──观察狼和写作。
作者和狼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始于和一只狼的亲吻。在结束了律师生涯后作者向美国印第安纳州狼园申请一个见习岗位,狼园是一个专门研究狼的场所,非常有意思的是,狼园负责人说是否能雇用取决于头狼,就是要靠那个狼园里面的头狼,来决定她是不是能获得这份工作。作者非常紧张不安,负责人对她说“一定要保持冷静!因为头狼能感受到您的情绪。”然后作者走到狼的中间,头狼走过来闻她的味道,并把爪子扑到她的身上,狼伸出舌头舔她的脸,就这样,作者得到了头狼的认可,然后就开始了20多年观察狼生活的生涯。通过观察狼群的生活,作者甚至认为狼是伟大的,它们复杂的社会行为影响和改变着作者,重新理解了道德、责任与爱的意义,并学会了以狼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
通过长期的观察,作者发现,狼和人类有很多相近的地方。狼是群居动物,真正的野狼群相处和谐、轻松,充满了爱意,就像个友爱的大家庭,与电视的画面、动物园的狼群都不一样。在野狼的家庭里,幼狼会得到无私的照顾,大狼会和小狼一起游戏、玩耍;老狼会得到赡养、受伤的狼也会得到供养;在狼群中,每只狼都清楚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知道该做什么、该听谁的。野狼的“家庭”是每只狼生存的保障,在家庭或其他成员遇到危险的时候,有特长的野狼会勇敢地站出来冲上去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作者亲眼目睹了感人的一幕:2013年4月,在拉马尔山谷,拉马尔狼群(狼群以所在地命名)的雌性头狼产下4只狼崽5天,莫丽狼群冲了进来,拉马尔狼群的头狼产后不久还很虚弱,无法应战,在追击下母狼跑上了陡峭的岩石,并从岩石上跳下去,跑过有游客出现的大马路,莫丽狼群害怕人类没敢再追,但危险依然存在,如果入侵者往回跑,那么幼崽就会被杀死。这时,一只两岁的母狼,它是拉马尔狼群雌性头狼的女儿,跳了出来,成功地吸引了莫丽狼群的攻击。这只年轻的母狼是拉马尔狼群里最擅长奔跑的一个,莫丽狼群在后面追了几趟后,晕头转向就放弃了追击,使拉马尔狼群得到了解救。这就是野狼的自我牺牲精神。
在一般人印象中,狼群出行,是头狼在最前面,其他成员按照等级跟随其后,其实这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走在最前面当开路先锋的是狼群中的青壮年,以帮助跟在它们后面的头狼夫妻节省体力,在队伍最后的是幼狼。一旦它们感觉到了危险,头狼夫妻才来到队伍最前面,带领狼群继续前行。真正的野狼中,头狼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强壮或最勇敢的狼,而是那些个性鲜明的狼。在狼群中,领导地位的获得不是依靠暴力,而是靠经验、智商和情商。头狼要维护狼群的和谐,在特殊情况下要及时做出决策。头狼压力最大,研究证明,它们的粪便中会出现糖皮质激素的残留物,而这种激素正是在身体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才会分泌过剩的。优秀的头狼有两个最为突出的优点:勇敢和宽容。头狼在危险时刻会勇敢地站出来,在一些特殊场合,如果某只凭借自身长处的狼代替头狼指挥,头狼并不会因此就觉得颜面受损。而有时人类反而没有这么开阔的心胸,会因为害怕失去权力而不停地自夸、挑衅或压制。
老狼在狼群中的地位比较高,包括退下来的头狼都会受到足够的尊重和照顾,因为它们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即使它们的体力下降,甚至不直接参与捕猎,只要有老狼在旁边,它的经验会使捕猎成功的机率大大提升。在职场中,也有一些这样的富有经验、乐于分享的老员工会使团队受益。
狼很擅长沟通,对于作者来说,狼嗥是大自然里最动听的歌声。通过不同的叫声,野狼向敌人宣告领地、呼唤生死不明的家人、召唤爱慕的异性、巩固自己的地位、发出行动指令等等,同时狼群还会一起嗥叫,通过此起彼伏的洪亮的、深沉的、清脆的、欢快的叫声,形成合唱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狼的有多种多样的肢体语言,它们会通过龇牙、扑跳、抚触、舔吻、躺在一起、并排跳跃等等动作来表达恐吓、安抚、示好等情感。和人一样,眼睛也是狼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眼神、对视等表达开心、恐惧还是悲伤的情绪。狼的多种沟通方式都能使彼此明确掌握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反而人类的表达有时反而词不达意、不能真正彼此理解。
很有意思的是狼和乌鸦是好朋友,或者说是共生。乌鸦的智商也相当高,狼和乌鸦上千年来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乌鸦能飞在天空,发现地面有猎物时,就会在上面盘旋、飞到狼群上面去叫,狼能听懂乌鸦的叫声,是有猎物还是有危险,然后狼就会过来,杀死猎物,和乌鸦一块共享,充分展示不同种类动物的共生共长。就像是人类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工具一起合作。
狼在狩猎前还会制定计划,它们懂得“不打无准备之仗”,它们会仔细观察猎物,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发动攻击。在攻击鹿群时,如果鹿群紧紧围在一起,狼可能就不会感兴趣,一旦鹿群分散开来,狼就会攻击落单的鹿,而且分工合作、围追堵截。狼很会认清时势,又会把握时机、耐心等待。作者看到过一场狼群狩猎,它们把一头强壮的公鹿赶到危岩边缘,然后频繁地在猎物周围寻找有利的进攻点,但再三思考之后,狼群却放弃了猎物,因为它们若是攻击,就有可能和公鹿一起跌入20米深的峡谷。而另一头躲到河水中的鹿,狼群就一直围着,每次它试图冲上河岸时,都被狼群重新逼回到河水中,六个小时后,鹿的力气消耗殆尽,它们终于得偿所愿。狼真的能够审时度势,伺机而动,后发制胜。
在休息的时候,小狼还会玩耍找乐子,蹦跳、蹭亲、蹿跃、打滚、扑打、追逐、滑雪,就像是小孩子一般。就是成年狼,彼此之间也会追跑打斗,玩拔河、捉迷藏这样的游戏。还有那些老狼喜欢和幼崽嬉戏玩耍,好像又回到了青春时代。玩耍、游戏是学习和锻炼的好机会,还可以从中积累经验,增进感情。反而人类,现在的小孩要么在写作业、上补习班,要么在玩手机或平板电脑,失去了小孩之间的玩耍、游戏;成年人要么忙于工作,要么埋头于手机,失去了和家人、朋友的游戏、沟通,其实这在生活中很重要。
狼还有治愈人类心灵创伤的能力。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动物救援中心,生活着因受伤、驱逐、虐待而被救助的狼。这个救援中心为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退役军人提供一个服务项目:军人们可以在救援中心工作,通过给狼喂食、打扫狼舍等,和狼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重新学会信任。这些军人一般从战场上下来,受过很大的刺激,当他们去照顾狼的时候,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因为狼为了生存要杀戮,之后狼能够放得下自在生活,而他们也进行过杀戮,但很内疚、很自责,通过和狼的接触、陪伴,他们会产生共鸣、链接,慢慢平静,这就是狼有机会能够对人的心灵创伤产生治愈效果。
W.W.J.D是“What would Jesus do?”的缩写,意思为“耶稣会怎么做”。一个商人在一本书中发现了这句话,作为醒世警句设计在了手环上,该手环迅速风靡,销售量已经超过5200万条。通过多年对狼的观察和学习,作者将它改成了W.W.W.D,即“What would wolves do?”(狼会怎么做?),并将W.W.W.D.当成了人生格言,一旦感到迷茫,便会自问:“狼会怎么做?”
最后作者总结了狼的智慧,就是:爱你的家人、负起你该负的责任、遇事不轻言放弃、不停下游戏的脚步。狼的智慧,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要爱你的家人,丰富自己的生活,善待老人,与孩子一起玩耍游戏,这样家庭才会幸福。要学会勇敢和包容,勇于担责;遇事谋定而后动,审时度势,善于系统思考问题,团结不同的人员、团队,发挥团队作用,坚韧不拔,最终会取得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