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1184本)#2023年精读作家(12)林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1184本)#2023年精读作家(12)林

作者: Chosing_春幸 | 来源:发表于2023-04-01 19:56 被阅读0次

大家好!今天共读作家林语堂的第四本作品《老子的智慧》,用阅历与觉悟,体会老庄逍遥淡定的人生境界,“以庄解老”,品味老庄的洒脱圆融。

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林语堂,于风趣中见睿智,前所未有地“以庄解老”,将老庄思想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抛开烦琐的训诂考辨,用人生的阅历、生命的觉悟去品味老庄哲学,将那原本生涩难解的文字赋予血肉,给予全新的灵魂。

2、精彩段落:

①道家哲学的内涵

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确实,道教是自始至终浪漫(romance)的:第一,他主张重返自然,因而逃遁这个世界,并反抗狡夺自然之性而负重累的孔教文化;其次,他主张田野风的生活、文学、艺术并崇拜原始的淳朴;第三,他代表奇异幻象的世界,加缀之以稚气的、质朴的“天地开辟”之神话。

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常隐藏有内心的浮浪特性和爱好浮浪生活的癖性。生活于孔子礼教之下,倘无此感情上的救济,将是不能忍受的痛苦。所以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姿态。这使你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

被称为老子著作的《道德经》,其文学上之地位似不及“中国尼采”庄子,但是它蓄藏着更为精练的俏皮智慧之精髓。在我看来,这一本著作是全世界文坛上最光辉灿烂的自保的阴谋哲学。它不啻教人以放任自然,消极抵抗。抑且教人

老子觉察了人类智巧的危机,故尽力鼓吹“无知”以为人类之最大福音。他又觉察了人类劳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无为之道,所以节省精力而延寿养生。由于这一个意识使积极的人生观变成消极的人生观。它的流风所被,染遍了全部东方文化色彩。

②老子与庄子

老子教人的原则在谦恭,他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不敢为天下先)、柔弱的力量和就低位的战术优势等思想,而在庄子的理论中是绝不可能看到这些言辞的。尽管如此,我们仍可确信他二人的哲学基础极为相同。庄子不是不喜欢谦恭,只是不愿说这两个字而已。

老子的不争,正是庄子口中的寂静、保守及透过平和以维持精神均衡的超然力量;老子认为水是“万物之至柔”和“寻向低处”的智慧象征,庄子则坚信水是心灵平静和精神澄澈的征象,是保存“无为”的巨力。

老子激赏失败,表现失败(老子是最早的伪饰家),庄子则嘲笑成功;老子赞扬谦卑者,庄子苛责自大的人;老子宣扬知足之道,庄子让人的精神在肉体之外“形而上学”中徜徉;老子无时不谈“柔”胜“刚”的道理,庄子则很少提到这个主题。

一件事理的基本观点和价值,与另一种普遍为人接受的观点完全相反时,便产生了反面论。耶稣的反论是:“失去生命者,获得生命。”这种反论的起因,乃是把两类特殊的生命观(精神与肉体)融而为一,呈现在表面的,就是反面论。

到底什么思想使老子产生了那么多强调柔弱的力量、居下的优势和对成功的警戒等反面论呢?答案是:宇宙周而复始的学说——所谓生命,乃是一种不断的变迁,交互兴盛和腐败的现象,当一个人的生命力达到巅峰时,也正象征着要开始走下坡了,犹如潮水的消长,潮水退尽,接着开始涨潮。

道家的道是宇宙的神智,万物的根源,是赋予生命的原理;公正无私,含蓄无形,看不见摸不着。它创造了万物,改变了万物;它是不朽的本体。道家不和我们谈上帝,只再三强调道不能名,可名之道就不是道。最重要的是:道给物质世界带来了一统和灵性。

③林语堂解读《道德经》

他所好的是天人合一,他不喜好的也是天人合一。把天人看做合一也是一,不把天人看做合一也是一。把天人看做合一,便是和天做伴,不把天人看做合一,就是和普通人做伴,明白天人不是对立的人,就叫做真人。

生死是命,就好像白天和黑夜的变化一样,乃是自然的道理,人既不能干预,又无法改变。然而,人们以为天给自己生命,便爱之若父,对天如此,对那独立超绝的道又将如何?人们以为国君的地位比自己高,就肯替他尽忠效死,那么遇到真君又该怎么表现呢?

道,因为有所蒙蔽,才有真假的区别;言语,因为有所蒙蔽,所以才有是非的争辩。道本没有真假,所以无所不在;言语本没有是非的分别,所以能无所不言。道之所以蒙蔽,是因为有了偏见;言之所以蒙蔽,是因为好慕浮辩之辞,不知“至理之言”所致。

所以儒墨争辩,不外在使对方为难;对方以为“非”,我就以为“是”;对方以为“是”,我就以为“非”。如果要纠正二家的是非之辩,只有使他们明白大道,大道既无分别,他们也自无是非的争论了。

世间一切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所以彼此才有分别。看别人都觉得“非”,看自己便认为“是”,因为只去察考对方的是非,反而忽略了自己的缺点;如果能常反省自身,一切也就明白了。

3、启发思考: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僵硬。草木活着的时候,形质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形质立刻转为枯槁。所以说,凡是坚强的都是属于死亡的类型;凡是柔弱的,都是属于生存的类型。

从用兵逞强反而不能取胜,树木强大反而遭受砍伐来看,凡是强大自夸,心想要高居人上的人,结果必被厌弃,反居人下;而那些柔弱自守的人,最后终必受人推戴,反居人上。

真实的话不悦耳,悦耳的话不真实。行善的人,不需言辩;好辩的人,行为反非至善。真正聪明的人深求事理,所以知道的并不多;知识广博的人,不求深理,所以就不是真知。

圣人不私自积藏,以虚无为体,以无用为用,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愈充足;他尽量给予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天道无私,对于万物有利而无害。圣人善体天道,所以,他的道是施与而不和人争夺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1184本)#2023年精读作家(12)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cl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