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读红楼怎么可以不读诗词,《红楼梦》沒有诗词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沒有灵魂了。
楼之红楼诗词 楼之红楼诗词 楼之红楼诗词 楼之红楼诗词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怀古诗十首(宝琴)
赤壁怀古
交趾怀古
钟山怀古
淮阴怀古
广陵怀古
桃叶渡怀古
青冢怀古
马嵬怀古
浦东寺怀古
梅花观怀古
[图片]
《葬花吟》
最经典的莫过于第二十七回林黛玉的《葬花吟》了。
一方面是在自悲身世,另一方面是追忆往事,在为惟一的知己宝玉不理解自己而悲伤。宝玉听后,不由恸倒在地。他向黛玉部明心迹,得到了黛玉的原谅,两人的感情和了解进一步加深。从此以后,黛玉再也没有对宝玉起过疑心。
从体例上看,此诗属于长篇歌行。长篇歌行是初唐时开始流行的一种诗体。它的篇幅一般较长;句式以七言为主,间以杂言。它既有别于包括“乐府歌行”在内的古体诗,也不同于排律。与古体诗相比,歌行体的音乐性更强,更加注重平仄韵律;与排律相比,歌行体在格律上没有那么严格,它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数句一转韵。由于篇
幅较长,歌行体在章法上也有一定的讲究。
黛玉的《葬花吟》是四句一转韵;而从“花开易见落难寻”到“知是花魂与鸟魂”,则一气呵成,中间没有换韵;
从“花魂鸟魂总难留”到结尾处,用韵形式富于变化,或十句中隔句押韵,中间夹以杂言;或两句一换韵,句句押韵;最后四句,又变成隔句押韵。通篇之中,有平韵也有仄韵。这种用韵形式,与黛玉情感的起伏变化是有密切联系的。
诗的开头为我们描绘出一副暮春的景象,起句便不俗。“花谢花飞飞满天”出现了两个“花”字,两个“飞”字,包含了三个层次:花谢、花飞、飞满天。第二句直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怜花,也是自怜。后面两句进一步写花儿谢后随处飘零的景象,它落到了柳丝上,又飘到香榭中,被柳絮沾惹,又扑到了绣帘上。后面四句,由写花转向写人,写闺中女儿出门葬花的情形。此处换用仄韵,表现了闺中女儿愁闷的心情。
从“柳丝榆荚自芳菲"至“洒上空枝见血痕”,这部分是写闺中女儿葬花时的内心所想。桃、李花期短暂,不如柳丝榆荚的好日子长久,而闺中女儿更连桃、李都不如。再往后的四句,忽然插人燕子。前两句陡转,似乎有些突兀:而后两句则又与前面承接,对燕子的埋怨,其实是对宝玉的埋怨。“三月香巢初垒成”一句,大概是回忆宝、黛初通情愫,两人一起葬桃花的情形。仅隔一个多月,宝玉便变了心,这岂不是太无情么?下面四句,写美好时光的短暂,明是写花,暗是写人。“洒上空枝见痕”,借用了一个传说:蜀帝魂化杜鹃鸟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鹃花。所以下句接言“杜鹃”。
“杜鹃无语正黄昏”一直到结尾处,写葬花人归去,彻夜未眠,思绪起伏的情形。前半部分(至“知是花魂与鸟魂?”)语气尚较为平静,因而句式整齐,中间也未见换韵。“半为怜春半恼春”,表现了黛玉对宝玉又爱又恨的心情。后半部分(从“花魂鸟魂总难留’至结尾),黛玉的忧伤加剧。她从花魂、鸟魂,联想到自己死后的情形,感情跌宕起伏。特别是结尾数句,情感达到高潮。在小说中,这几句诗反复出现过数次。例如,下回写宝玉在山坡上听黛玉吟诗,先不过点头感叹,待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第三十五回写鹦鹉学黛玉吟诗,也是学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总之,这首《葬花吟》写黛玉葬花的整个过程及心理的变化,融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物刻画为一体,将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子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唐人诗歌中的一些歌行体佳作 ,如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虑《春江花月夜》等相比,《葬花吟》的境界也许不够阔大,但是《葬花吟》能将微观的世界写得如此细致曲折,使一个女孩子的个体的生命感受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也算是了不起的艺术成就了。
类似的还有第五回,警幻仙姑的《春梦歌》,《警幻仙子赋》“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判词,副册判词。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大观园题咏十一首。
题大观园(元春)
旷性怡情(迎春)
文采风流(探春)
文章造化(惜春)
万象争辉(李纨)
凝晖钟瑞(宝钗)
世外桃源(黛玉)
有凤来仪(宝玉)
蘅芷清芬(宝玉)
怡红快绿(宝玉)
杏帘在望(黛玉代宝玉作)
还有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三回四十即事诗
春夜即事
夏夜即事
秋夜即事
冬夜即事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此曲写秦可卿。曲名《好事终》,意谓男女情事的终了,暗指秦可卿与贾珍乱伦私通之事,同时也含有费府的荣华富贵即将走向尽头之意。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她在第十三回就死了,但是在贾宝玉的记忆中,她是一个表面上近于完美的女性,诱发了青春期的贾宝玉对异性的朦我向往,同时也使贾宝玉隐约看到了家族内部隐藏的罪恶。
秦可卿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曲子的第一句“画梁春尽落香尘”,暗含了秦可卿在天香楼悬梁自尽的结局,但是这一情 节在现在流行的《红楼梦》中已经被删掉了。据说这是曹雪芹接受了其亲友畸笏叟的建议而删的,但作者在判词和这支曲子中仍然故意留下了一些线索,让读者去追究秦可卿之死不同寻常的意义。脂砚斋在评语中称此句为“六朝妙句”,大约是指此句类似于宫体诗那种内容轻艳、辞藻华美的风格。作者不再采用北曲中那些本色自然的语句,而用这种香艳的“六朝名句”来咏叹秦可卿,含有深刻的用意。“六朝旧事随流水”,人们往往用“六朝旧事”来表达怀旧的心情,我们不妨视为宝玉日后回想往事时的一种心情。六朝又是一个朝代更迭频繁的时代,它提示我们富贵如过眼云烟。同时,六朝特别是梁、陈两代的君主大都荒淫堕落,醉生梦死,与贾府的不肖子孙们极为类似。
“擅风情 ,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几句话,读者或许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秦可卿虽然与贾珍有着暧昧的关系,但是她并不属于那种轻薄放荡的女子。第五回曾写到长辈眼中的秦可卿:“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因他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 人。”第十三回, 秦可卿临死之际托梦给凤姐,她对贾府潜藏的危机看得非常透彻,其筹划也非常高明,理家的本领远在凤姐之上。这样一一 个女子,怎么会是败家的根本呢?旧时有“红颜祸水”的说法,将亡国、败家的责任推到一些美丽女子的身上,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男子。秦可卿死后,贾珍不惜花费巨资,为其大办丧事,便是一个例证。
“箕裘颓堕曾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是对宁国府中男人们的正面批判。贾府作为诗书旧族,“箕裘颓堕”的局面是从贾敬开始的。贾敬一心想做神仙,整年烧丹炼汞,“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完全放弃了教育子孙的责任。于是贾珍、贾蓉父子“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翻了过来”。他们和尤二姐、尤三姐鬼混,干下了不少丑事,大约也埋下了贾府日后败亡的祸胎。
“宿孽总因情”一语,有人认为这是作者使的障眼法,将“情"作为保护色,来掩盖全书政治批判的锋芒。这当然也是一种合理的解释。其实,对此还可以作些具体分析。在贾宝玉听完全曲后,警幻仙子有一段高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批判的并不是“情”,而是那些“淫污纨绔”与“流荡女子”。这些“皮肤滥淫”之徒一味胡来,所作所为正是对“情”的玷辱。警幻又称,“淫虽一理,意则有别”,淫是溺于情的意思,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作者认为,正当的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情往往也会引发世人罪恶的念头。虽然情本身并无过错,但它却是“宿孽”的缘由。情谐音“秦”,在书中,秦可卿正是被当作“情”的化身来描写的。她的风流体态、花容月貌,诱发了贾府中那些轻薄浪子心中的罪恶念头。“情”遭到了玷辱,秦可卿悬梁自尽,而贾府的不肖子弟们仍然在继续寻欢作乐,将贾府一步步推向覆灭的深渊。
女儿酒令四首(其四)蒋玉函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
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巧。
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花气袭人知昼暖。
蒋玉函又名琪官,是戏班中唱小旦的演员。他生得妩媚温柔,名驰天下,宝玉和他一见如故,以玉玦扇坠相赠。蒋玉函回赠以北静王赐的大红汗巾,宝玉又解下自己身上带的松花汗巾作为交换,一时忘了这条汗巾是袭人所赠。第三十三回贾宝玉被父亲贾政责打,亦与忠顺王府争宠蒋玉函有关。贾府败落后,袭人嫁蒋玉函为妻。蒋玉函的酒令,便暗示了他与袭人的夫妻关系。
酒底“花气袭人知昼暖”,出自南宋陆游(村居书喜》.原句“昼”作“骤”。袭人姓花,贾宝玉正是根据这句诗名之为袭人。
[赏析]蒋玉函说的四句“女儿“酒令,暗示了袭人的结局。前两句分别暗示宝玉出家和贾府败落,后两句暗示袭人嫁给蒋玉函,夫唱妇随,生活和美。他所唱的小曲,内容也同洞房花烛夜有关,蒋玉函作为名旦,唱曲的功夫自然不在话下。此曲表现了新婚之夜新郎见到美丽的新娘,那种喜出望外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