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醒来,突闻手机短信提醒,打开手机一看,朋友圈满满的留言与转文。其中多为怀念故人的,有一个留言让人倍感温暖“健康的活着,平静的活着,开心的笑着,适当的忙着,就很好。”原来,今天又到一年一度的中元节。
明月寄哀思,灯下念故人。记得小时候,七月十五是令人害怕的 “鬼节”,前后几天总觉得村里的氛围与平时不一样,尤其是到了晚上阴森恐怖,天刚黑,伙伴们就没有人敢外出了。
每逢七月十五,长辈们都会准备好纸钱、贡品去北山上坟、祭拜祖先。那时候小,走在去墓地经过的庄稼地、山林时,只觉得神秘和恐惧。一路上都是内心忐忑,小心翼翼地观看四周,生怕触犯规矩,遇见鬼灵。在现在看来可能可笑,但在那时却是如此的庄严与尊重,如此的敬畏生命与自然。
小学时期,因为鲁迅的一篇关于“踢鬼”的文章,让很多小伙伴们释怀,大自然虽然神奇神秘,也是可以征服的。所以就有了后面,我们几个同学一起约好去深不可测的涵洞、水洞、地道探险,因为缺氧或有毒蛇出没,几次差点丢了性命。其实那是很危险的事情,年幼无知敢作敢为,却缺少了敬畏之心。
大了以后,才逐渐明白“鬼节”的慈悲。时间留不住人,爱和记忆可以。中学时期,姥姥、爷爷、姥爷相继去世后,我时常会想起他们,有时很想他们能在梦中或者现实中出现在身边,再次聆听他们对晚辈“三纲五常”“站有站像,坐有坐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等等教诲。我很想问问他们“在那边还好吗,生活的快乐吗”。我想只要记得,只要还爱着,逝去的亲人就一直在。如今我不在怕中元节,甚至期待所有祭祀的节日,因为它给予我们一份念想,一份心安,一次对树与根的理解。
后来军校毕业一直在部队工作,忙于军务,没有那些民间民俗“鬼神”“祭奠”仪式,至多是每年清明按惯例,带领大部队去烈士陵园祭奠先烈。即使每年回来休假,也不一定能赶上清明或春节祭拜祖先,几乎疏落了先人很多年。也许这就是“保家卫国忠孝难两全”吧。
而今,卸甲归田,逐步进入知天命之年,亲历了死别生离,才慢慢读懂“中元鬼节”,才明白那些令人害怕的鬼神,都是我们朝思暮想的人。原来,失去亲人最痛苦的不是失去的那一刻,而是日后想起的那一刻。
中元节让我们直面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今年,我的父亲失去了最敬爱的大哥,母亲失去了最尊敬的姐姐,周围也有很多亲朋好友的亲人离我们而去。父母也日渐衰老,我怕每一次远行,怕每一个深夜电话响起,怕一别再无归期,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敬畏活着。
昨天回莒南老家,与老父亲、大哥,三弟一起去祭拜爷爷、姥爷。在走近坟墓的那一刻,仿佛时间瞬间在变换,仿佛一切又回到了从前,他们就在我面前,他们是如此的慈祥、慈悲,我不觉中泪流满面。
人到中年,才真正懂了中元节。中元祭拜祖先不是迷信,是一种仪式,一场生命的再告别,一次心灵的慰籍。
中元节,祭祖思亲,慎终追远,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是对伟大生命的尊重。生命会结束,但爱不会磨灭,逝去的人永远住在心间。对死亡最好的敬畏,是珍惜当下,认真过好每一天。
记得,中元节无论多忙,都要请假回家,因为一个记得,一个就永远活着。
陈皓写于2024.8.18.07.23临沂
作者简介:陈 皓,山东省莒南县人,军旅作家、诗人,最受全军官兵喜爱的军旅作家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