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批改同学们的作业,发现一个令我大跌眼镜的问题。事情是这样的:于是转入yanre的夏天。让把句中带拼音的汉字写出来。结果一部分学生写成“严热”。我哭笑不得、百思不得其解。
我脑补了一下做题画面:不读题,看到这个拼音凭直觉写,不过脑。
类似这样的情况开始出现过:当时和同学们是这样解释的:中国文学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一字之差,差之毫厘。同音不同字,寓意亦不同。所以我们不能断章取义,要在句子中判断词语的书写。具体是哪个字才能真实的表现出句子的含义,需要我们认真读题,依据上下句或整段文章的意思来定夺,不能妄下定论。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不是缺乏趣味性?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