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自开播以来,节目组迎来了很多天才,每个都强大到没朋友。
比如王峰,武汉大学08级学生,可以5min记忆500个数字,1h记忆2660个数字;
在学习上:
3天牢记大学6级高频词汇
3天倒背如流《道德经》
"牛逼"是我被震撼后所有的表达,大多数人包括我都有记忆力崇拜,常常感慨自己什么时候能有如此神力,事实上每次考试都像唐僧取经,历经千辛万苦,屡记屡忘,看过了和没看一样,哪哪都陌生。不看了做题,不及格,要是把书烧了泡茶喝能记住,把所有书都烧了立马喝掉,恨死人了。
核聚老师说可以练就万分之一的记忆力,我是不信的,而且我一直认为自己老了很大可能得老年痴呆。
为什么不信?
我的记忆力在下降,精力在减弱,怎么可能拥有这样的能力。
多数人从二十几岁便开始记忆衰退。
学术界比较公认的研究结果是2001年 Denise C. Park 发表在《Psychology and Aging》上的「Models of visuospatial and verbal memory across the adult life span」。这个研究对345名20-90岁的之间的成年人进行研究,发现人们从20岁开始,记忆就出现了连续而有规律的衰退。工作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信息处理的速度等几乎线性下降。
拥抱科学原理,让你获得万分之一的记忆力
听完课后,我才意识到遗忘是对于生物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只要我想就能记住学会的任何事物——永久记住,这背后的法则一直蕴藏在过去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可是自己却从来没有看到过。
那我们为什么会遗忘呢?
If we remembered everything, we should on most occasions be as ill off as if we remembered nothing.
——James (1890)
如果我们记得每一件事,那么大量的记忆,无用的甚至错误的记忆就会充斥我们的大脑,影响我们学习新东西,影响我们判断决策,一次惨痛的记忆可能就能打垮我们。
所以遗忘必不可少,生物进化出这个功能,必然有它的好处。
1885年,德国的艾宾浩斯画出了一个著名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有人称起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事实上他研究的是人类大脑对新事物的遗忘规律。
拥抱科学原理,让你获得万分之一的记忆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刻开始,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20分钟后记忆量是58.2%,1h后44.2%,一天之后就只剩下原来的33.7%。一个知识遗忘了这么多,已经算不得知识,比如一个公式,忘了一半还怎么用。
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遗忘是人的天性,而记和忘是一对冤家。对以前的知识能够回忆起来,就是记住了,如果回忆不起来或回忆错了,就是遗忘。记住是对记忆的提取。
记左边是言,右边是己,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或是复述原话都是记,忆左为竖心,右为甲乙丙丁的乙,乙为第二,意为用心用心再用心。
没有记忆就没有一切
鱼的记忆只有七秒钟,如果人的记忆只有七秒,生活会怎样?如果你知道就会发现它并不有趣,满满都是伤感,甚至恐怖。
一个新生儿的记忆只有几秒钟,他就学不会任何东西,永远保持刚出生状态,必然会夭折。
其实记忆只有几秒种的人是存在的,医学上称为顺行性遗忘症,几分钟几秒钟之前刚刚发生的事都不记得。
最著名的案例是Clive Wearing,是一位英国的音乐家。在录制完节目之后突然病倒,三天后居然叫不出女儿的名字。诊断得知他患上了单纯疱疹病毒,这种病毒侵蚀了脑内的海马区。
最后,他的记忆力仅剩下 7~20 秒钟,不知道日期,不知道在哪里,不能正常跟人谈话,每过几秒钟就以为自己是刚刚醒来。于是开始写日记,但即使写了,他也不相信内容是真的,因为没有记忆与之吻合。
比如:
下午 2 点 10分 ,我大概已经醒了;
下午 2 点 14分,我终于醒了;
下午 2 点 35分,我完全醒了。
接着又可能否定之前所有的说法:
晚上 9 点 40,不管我之前写了什么,我是第一次醒过来。
而之后再次否定:
晚上 10 点 35,这次我完全清醒了,这是很久很久以来我第一次清醒。
每天都重复以上的状态,
拥抱科学原理,让你获得万分之一的记忆力
1986 年BBC 介绍的纪录片中,他表现出了令人绝望的孤独、恐惧和困惑。他说:我从没听过、看过、摸过和闻过任何东西,我就像是已经死了。
记忆是一切的基础,没有记忆,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 ——谢切诺夫(俄),一切知识的获取都是记忆,之后才是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
拥抱科学原理,让你获得万分之一的记忆力
伟大的人都有伟大的记忆。
沃伦巴菲特说:“记忆力好不一定让你成功,但记忆力不好,一定让你糊涂,一定让你失败,而且失败的很难看!”
“我比《证券分析》的作者多德更了解教材,我可以引述书中的任何一段内容,当时,这本书差不多有七八百页,我知道里面的每一个例子,我已经把内容全部吸收了”。
亚里士多德
几乎能将所有看过的书一字不差的背出来。
列宁
准确记住国民经济统计的繁杂资料,并对阅读过的资料了如指掌,常常指导助手到哪本书哪一页查证他所需要的资料,助手一翻果然如此。
托斯卡尼尼
指挥整个交响乐章可以不用乐谱
埃隆马斯克
小学阶段几乎读完了图书馆的书。因为没有书可以读了,三四年级就劝说图书馆员订购了《大英百科全书》,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于是几乎把全书烂熟于心。马斯克可以脱口而出地球和月球的精确数据。他有着几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而百科全书把他变成了一个事实工厂。马斯克至今保持着平均每天两本书的阅读量,让他成为世界顶级企业家的,正是这种超级学习力。
那记忆的本质又是什么?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看,比较主流的观点是“神经元学说”。记忆不是哪一个神经元,而是很多神经元相互链接,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记忆按照记忆时程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永久记忆。
瞬时记忆,通过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在几毫秒留下信息。比如在查翻译字典时,对其他单词一闪而过。
短时记忆,短期保留信息的能力,维持时间短,数分钟以内,加入新的信息后会很快忘记。比如一个新电话号码存入手机,一分钟后很难想起来。
长时记忆,时间远长于短期记忆,数分钟到若干年,结构上也与短期记忆不同。靠脑内神经元的互相联系产生,神经元又通过突触连接。一般来说,短期记忆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加强突触联系,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而长期记忆除此突触功能加强外,还伴随着突触数量增加,合成新的蛋白质。
拥抱科学原理,让你获得万分之一的记忆力
永久记忆,终生不忘,脑内的新突触形成或者突触发生不可逆的改变,比如你的生日,姓名等。
学习的本质就是让你的大脑形成了新的神经回路,并且让它巩固,而这背后是神经元的再生长,并且建立稳固链接,掌握知识和技能,意味着你的神经学系统形成了解剖学的变化。这只有通过复习重复的刺激才能做到。
拥抱科学原理,让你获得万分之一的记忆力
与努力相比,聪明的学很重要。
一个 东西,你可能学1000次也学不会,如果不及时有规律的学习。但只要你把握复习规律和节奏,复习10次以内,就可以记任何你学会的东西。因为你的记忆已经由短期记忆变成了长期记忆,大脑已经产生了生理学变化。
所以克服遗忘,练就万分之一记忆力的法则就是及时复习,无所不用其极的随时随地的复习,感觉模糊了立即复习。
学习,绝不是处理抽象的知识或者形象的图画。学习不像长肌肉,学习就是长肌肉。必经途径就是重复,无论什么方式。
艾宾浩斯说:“无论一个人何等通透的掌握了希腊字母,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练习,他将永远无法在必要的时候重复出来。”
2017年8月份世界顶级杂志《科学美国人》发表了一个观点“当两段记忆间隔得时间大于一天,后一段记忆的存储就不再得益于前一段记忆所触发的神经元兴奋性的增强,因此将被储存在不同的神经元群体中”。
如果你想记住什么,请在一天内完成。
如果不及时将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将浪费掉数倍于初学一个知识的时间。比如你今天准备背10个单词,那么最好一天记住,一旦隔断,之前背的前功尽弃,从头再来,将之前花费的时间都浪费掉了。不断的拔掉电源,再多的时间和能源也不能烧开一壶水。
拥抱科学原理,让你获得万分之一的记忆力
可是重复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单调又乏味,怎么坚持下来?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大凡做学问的人,都十分懂得重复的重要性。明朝学者顾炎武每年总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来复习读过的书。
马克思对自己有过规定:每年都要把希腊悲剧作家爱司启拉留斯的希腊原文著作重读一遍。
列宁对马克思的著作总是反复进行阅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知识在开始学习得时候理解的并不深刻,在不断重复下才增加了理解和认知。每个人都有创新性,在重复过程中我们都想着换个花样,换个角度来理解和记忆,比如读,写,说,教,画图……所以没有一次是完全一样的重复,一定是增加了新的内容,过程不仅不枯燥相反充满了乐趣,乐趣在细节。如果在做事时你没有感知到乐趣,问问自己有没有把握到细节?
要成就万分之一的记忆力,就是要及时重复,知道的人有很多,真正持续去做的人少之又少,找到一次成功的感觉,记住成功的套路,把自己从失败的怪圈中拉出来,才会不断正循环!
拥抱科学原理,让你获得万分之一的记忆力
我被核聚老师的思维编程课程深深震撼,如果你也想人生核聚变,请和我一起加入携手向前。
拥抱科学原理,让你获得万分之一的记忆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