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乌漆嘛黑的晚上,做了一个奇奇怪怪的梦。梦中,一只光溜溜的脚和一张油腻腻的嘴吵架。
脚大声抱怨嘴:“你这肥嘴好没节操!只顾自己胡吃海塞,害得我和我孪生兄弟拼了老命帮主人燃脂”。
嘴毫不示弱:“你这臭脚好没道理,自己偷懒,反怪我吃得多,主人一身膘,你兄弟俩也脱不了干系。”
脚一听不干了:“你这肥嘴,又肥又臭,害我兄弟受伤的账没算,还敢在这儿推卸责任、说风凉话,看我不收拾你!”
说罢,脚和嘴扭打起来,你踢我,我咬你,一时间,谁也占不到对方的便宜……
我被血淋淋的画面惊醒,睁眼一看,头顶的灯还亮着,楼下院子里的脚步声、说话声清晰可闻。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哎,一不小心,又在沙发上睡着了。
下一秒,我下定决心,天亮开始,走路上下班。
刚开始,媳妇有些不相信:“那么远!你行吗?”儿子也不相信:“爸爸,你走这么远,是真的吗?”朋友来关心:“长距离走路,注意膝盖哦!”
我得承认,万事开头难——冬日清晨,人与被窝“如胶似漆”,恨不得片刻不相离;好容易走出家门,感觉除了心是热的、其他都是冷的;等身上暖和一点儿,腿肚子开始“抗议”……
这么说吧,路有多远,退堂鼓打的就有多长。
又是一个乌漆麻黑的晚上,一时心血来潮,尝试一条新线路,不小心误入村野深处,多走出几公里冤枉路。
到家再不想动,拿出手机刷唰刷,刷到黄力泓博士的一条视频,深深吸引了我。
黄博士讲,人的身体会分泌两种奇妙物质,一种叫“多巴胺”,另一种叫“内啡肽”。
“多巴胺”被激活,会产生成瘾性,给人“先甜后苦”的挫败感。比如吃美食、打麻将、刷视频、睡懒觉等等“好玩”的东西,很容易上瘾,一旦上瘾,产生的后果通常令人后悔。
“内啡肽”被激活,身体从负反馈转向正反馈,给人“先苦后甜”的愉悦感。比如读书、跑步、思考等等,需要经历一个不太舒服的过程,然后才能享受到舒服的结果,最终带来甜蜜的体验。
搞清楚了这些,旋即清醒,今天的“膀大腰圆”,源于那些看起来讨喜、实则讨厌的“多巴胺”。
不行,我得拒绝“多巴胺”,我要亲近“内啡肽”!
于是乎,走路上下班成了生活的日常,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走路有多爽,只有愿意走,且走得够多的人才理解。
春节收假前夕,我和老婆去给小侄女送新年礼物,聊天时,堂弟随口说:“哥哥爱走路,肯定是边走边想事情嘛!”
嘿,我当时就有遇到知音的感觉,什么是肚子里的蛔虫,这不就是?
后来想想,堂弟能理解这事儿,其实也不奇怪——作为一名快递小哥,每天都得计算怎么安排线路才省时省力,当然得想事情呐!
听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可现在这样子,出门旅行风险太大,在家读书也没大块的时间。
好在,从城北到城南也有几公里,算是每天都在“旅行”;不能集中时间读书,断断续续也没停下。
这样看来,当下的状态,只能算作“身体和灵魂都有半个在路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