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陪麦子参加了新一轮的国际象棋比赛,这是他学习国际象棋以来的第十二次比赛。
晚饭后抽了一点点时间,翻出之前的更文记录,整理复盘了这十二次比赛的大致情况(此处不得不夸一下文字记录的功劳,否则两年多的细节,任我想破脑袋也回忆不全了)。
01 整体感受
在他刚开始接触象棋的时候,我这枚小白完全不知道将要参加这么多比赛。
我以为他开开心心去学棋,学会了课余时间可以和同学们下下棋,周末可以跟爸爸下下棋,就足以。
以前只知道,学舞蹈要考级,学乐器要考级,学跆拳道要考级……
后来才明白,学象棋也逃不过要考级,否则拿什么检验孩子的棋艺水平呢。
我对国际象棋比赛众多的误解,还源于另一个原因:
学棋第一年,没有参加过比赛,因为当时口罩情况正严峻,不允许组织密集型的室内活动。
直到2022年8月,口罩形势缓和以后,才开始允许持健康码和出行记录参加比赛。
第一次参赛,是在几十公里开外的桐乡,我和麦爸一起陪同前往。
到达比赛地点后,我俩像是第一次进城的山里人,完全被黑压压的人群和阵仗吓到了。
几百号小棋手里,三四岁的小萝卜头一抓一大把,年龄不等的小学生比比皆是,麦爸惊呼“这年头,学个棋都这么卷吗?年龄这么小!人数这么多!”
反观麦子,在一群年龄比他小的定级组里,起步已经晚了两三年。
但,尽管起步晚,却一点儿也没有影响他学棋的热情和信心。
一路走到现在,象棋始终在他的兴趣爱好里排第一位。
02 比赛类别
作为一名象棋小白,陪着孩子参加比赛一年多后,才逐渐弄明白了国际象棋中的各类比赛。
比赛一般分为等级赛和公开赛两类。
等级赛不按年龄分组,只按棋艺水平分组,从低到高共分为十七个等级,依次为:
十五级、十四级………二级、一级、候补棋协大师、棋协大师。
公开赛一般是团体赛,代表学校或某个团体参赛,只按年龄分组,不按棋艺水平分组。
等级赛又根据参赛地域分为:市赛、省赛和全国赛。
等级赛还根据线上线下分为:网赛和线下赛。
等级赛八级以前可以跳级,八级以后只能一级一级晋升。
等级赛市赛一般举办到四级,省赛一般举办到二级,全国赛则举办到最高级棋协大师。
小儿目前的等级赛参赛情况复盘如下:
03 不懂棋的老母亲,缓解了他的比赛压力
一路陪伴孩子学棋到现在,每次比赛,我都没有缺席,麦爸由于工作原因,偶尔难得陪同。
但他偶尔难得陪同的情况下,还会被我嫌弃。
因为他会在麦子输棋时,仗着自己懂点棋,对孩子指手画脚点评,比如:“下棋的时候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每一步棋要想到后面好几步棋,要揣测对手接下来会怎么走。”等等......
他对孩子下意识的输棋反应,像极了比赛现场的一部分家长。
这纯属在孩子输棋时给他制造焦虑和压力嘛。
孩子在学棋时,这样的耳提面命,教练已经强调过无数次了。
孩子输棋的原因不单单是家长脱口而出的不专心、大意马虎等。
也许是对手实力本身就很强,自家孩子水平还未达到;
也许某些战术高招孩子目前刚好还没有学会;
也许的确是孩子大意走错了某一步棋......
但无论何种原因输棋,作为家长,首要任务应该是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
要知道,上赛场的是他,坐在赛场上将近一个小时一动不动绞尽脑汁的是他,长时间的专注和思考,一场比赛下来,孩子已经很疲惫了。
如果家长还要在他输棋的时候,指责和打压他,那后面的比赛,孩子心理压力就会更大,他会太在意比赛结果,而忽略了比赛过程。
所以,作为一名不懂棋的象棋门外汉,在陪孩子比赛的过程中,我的小白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每一场比赛,无论输棋赢棋,我首先给到孩子的是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摸摸他的头,微笑着告诉他:“你辛苦了,我相信你已经拼尽了全力,快去找认识的棋友玩一玩放松一下吧。”
所以,现在的麦子,已经能在输棋的情况下,笑着调侃出自己输棋的原因,并自我开导说:“没关系,后面的比赛我会继续加油的!”
04 拼尽全力记录过程,但还是做了适当放弃
这次比赛,他主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三级比赛开始记录棋谱,即一边下棋一边记录下每步的走法。
这么做是为了便于赛后回顾复盘,查找输棋原因。
复盘最早起源于围棋,通过复盘,棋手可以发现棋路的不同变化,找到更好的下法,总结新的招数,从而实现自己棋力的提升。
复盘也是国际象棋比赛中很重要很关键的一步。
在此之前的比赛,他都没有记录,他说记录影响思考,有时候本来能下赢的棋,因为忙着记录棋谱思考时间太少而输掉了,所以他坚持要到三级以后他再记录。
为了不打击他的下棋热情,我跟象棋老师做了沟通,最终达成一致,默许了他的这一行为。
这次比赛他说到做到,每轮比赛开赛前,都找裁判要了比赛专用记录纸,开始一盘一盘记录。
但有两三盘,他说对手下棋比较快,导致他来不及记录,所以中途他果断放弃记录,专心下棋。
事实证明,他中途放弃记录,是明智的选择,因为那些被他中途放弃记录的棋,都下赢了。
这也再一次证明,实战出经验,孩子是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家长多多放手,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05 第六轮比赛,顶住了压力
第一天,周六,一共五轮比赛,结束时他三胜一负一平,得分3.5。
根据国际象棋晋级比赛的规则,本次比赛,他需要得3.85分(55%得分率),才能由三级晋升为二级。
所以,第一天比赛结束,他离晋级还差一点点距离,心理压力不由得倍增。
压力给到了第二天周日的第六和第七轮比赛。
早晨8:10分抵达赛场,他向我挥了挥手,转身消失在挤向赛场的人群中。
速度快到,我连一句鼓励和宽慰的话,都没能来得及送出。
等待比赛的间隙,尽管我用看书来打发时间,但却很难专注下来,因为我都不由自主紧张起来。
想想孩子,是不是更难?
首先,他需要心态平稳,否则对手几步招数,他就自乱阵脚了。
其次,他需要在那样一种压力状态下,把平时所学灵活调动运用,每一步都不能疏忽大意,否则马上就能被对手抓住把柄一招致胜。
这场比赛,用时将近五十分钟,当看到他面带微笑飞奔而来时,我知道稳了。
4.5分,顺利完成了本次比赛的首要任务,晋升二级。
06 最后一轮比赛,一段小插曲
周日10:00,终于迎来最后一轮比赛。
这一轮本该是毫无心理负担的,但却因为我的一时大意,还是给他制造了不小的压力。
每轮比赛前15分钟,他会从一堆结伴而玩的棋友中钻出,跑来问我下一轮比赛的桌号和对手。
因为国际象棋比赛是采用瑞士制,后一轮比赛是根据前一轮比赛的结果确定座位和对手。
9:45分左右,他照例跑来问我对手是谁时,我查好了信息报给他,但同时又多嘴了一句让我后悔不已的话。
我对他说,目前第六轮比赛结束暂列第四,如果第七轮比赛能拿下,则有可能是第二或第三。
他一听可能有奖牌,两眼放光。
一转身,他便百米冲刺消失在了人群中。
热热闹闹的家长休息室里,随着孩子们踏入赛场而变得异常安静。
室外阳光明媚,秋风不躁,岁月静好。
我来到休息室外的空场地上呼吸新鲜空气,花坛边一对母子的对话飘入耳中。
这位母亲对孩子说:“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没做好,就先不要进赛场。”
孩子摇摇头。
过了几十秒,母亲再次重复同样的话,孩子还是摇摇头。
距离比赛只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了,母子俩就在这样的对话中,走向赛场。
愣在原地的我,望着母子远去的背影,思索着这对母子的对话,回想着麦子每次进赛场时的没心没肺。
突然,我好像被这对母子的对话传播了焦虑:坏了,我刚刚不应该告诉孩子目前暂列第四,再赢一轮结果就会怎样。
也许孩子本来没有心理压力,可以专注下好最后一盘棋,可我把这么明显的结果告诉他后,他会不会由于太在意结果,而无法专注下棋了?
越想越自责,关键时候,孩子没有掉链子,我先掉链子了,真是太不应该了。
就这样,我再次继承了第六轮比赛时的紧张和不安,还有愧疚......
无比煎熬的一个小时过后,孩子走出赛场,自信地把记录纸拍在我面前的桌上,看着上面他勾选的比赛结果,自责和愧疚消失得无影无踪。
孩子就是孩子啊,你以为他会受影响,实际上他自有他的调节能力。
这大概就是孩子参加了十几次比赛后,久经赛场历练出来的好心态了,这是比比赛结果更珍贵的收获。
07 写在后面的话
每一次比赛结束,象棋老师都会用一周时间,帮助孩子们好好复盘,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升级战术。
而我也借着对写作的热爱,复盘记录一下陪伴比赛的感受和心得。
仿佛,这已成为每次陪伴孩子比赛的一种神圣的仪式感。
无复盘,不结束。
感谢你读到这里,希望这是一篇对你有帮助的心得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