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作者: 是温妮呀_ | 来源:发表于2019-08-09 19:32 被阅读0次

      朱永新先生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让老师、让每一个生命在校园里和那些最美好最伟大的事物相遇。从中能够找到自己,发现自己;成就自己,提升自己。这样的学校便是好的学校。同时这样的学校也必须有好的课程,课程的丰富性决定了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了生命的卓越性”。

      经过刚刚对阳光企业文化以及北大培文学校的深入学习了解之后,作为一名新手教师,为能够成为阳光大家庭中的一员而倍感荣幸。在未进入培文之前,我便有关注过学校,尤其欣赏学校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随着自身对教育领域的探索,越发珍视每个生命的成长。生命在成长之初便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所以我对学校的教育理念有深深的认同感。学校在不断探索教育的新范式,构建“五合一”新型学校,构建适合每个孩子的个性化课程体系。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自由成长的最大空间。让孩子们在了解自身的天赋与价值的同时,也看到未来世界为他们提供的无限可能。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发展平台,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专业成长的学习和探索。努力成长,不辜负未来与我相遇的每一个生命。我相信在“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的浸润下,在标准教育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阳光企业文化基础上,每一颗未名的种子,都能长出博雅的精神。努力学习成长,致良知,不辜负!

    《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019年8月10日线上培训心得——

      拜读完李镇西老师关于“新班主任的第一次”的相关分享后,感触颇深。不由记起了去年第一次带班时之初的自己,空有一番热情,但却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方法。我是一个天生爱孩子的人,尤其是小朋友,所以我的亲和力首先便会吸引孩子们。但时间久了,便会发现,作为老师,除了充满爱的亲和力外,更需要有原则性、智慧型的爱的引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之后的教育经历中,我不断的在探索如何真正的了解孩子,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在读《正面管教》、《孩子:挑战》等书的过程中以及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案例中,我真正理解了“和善而坚定”的方法及原则。我所理解的“和善”便是爱和接纳,但同时必须“坚定”,也就是说在爱的同时必须有原则性,要在最初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作为班任,有原则性、有规则意识至关重要。

      俗话说“自古套路得人心”,新班任会遭遇很多“第一次”,所以最初必须懂点“套路”,也就是恰到好处的方法。诚然,学会方法之前,首先要经过大量的学习实践。扎根于心理学和哲学的土壤之中,真正的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一招致胜”。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低段教学,所以一直期待着能成为一名“小一班任”,但同时又有诸多的困惑和担心。对于低段来说,最初重要的是习惯养成教育,引导他们建立规则意识,例如在入学之初强化一些日常小口令(站姿 坐姿 握笔写字姿势等)。同时必须运用各种独特新颖并恰如其分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习,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关于班规,李镇西老师分享了他的教育经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很认同李老师提到的关于班规的理念-“《班规》应该是学生的需求,而不是老师的要求;应该由学生自己制定,而且是人人参与;所制约的对象应该是包括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内的班集体所有成员;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同时就是民主启蒙、民主教育和民主训练的过程。”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所遭遇的问题也不同,所以采用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方式。班任是一个细跟进、勤反馈的工作。可以采用暮省的方式处理班级问题,针对所发生的事情,全班进行民主讨论,教师引导,最终达成一个合理的共识,也就是学生日后要遵守的规则。学生自己经过讨论、思考达成的共识,要比直接告诉他们不能干什么要更加有效。低段孩子的话,可以针对相关问题采用合适的绘本进行引导。好的绘本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孩子们以生命方向的引领。在阅读的同时,加以恰当的引导,便会解决一些班级问题,这样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班任的第一堂课,我觉得对于孩子们以及老师来说,他们都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可以采用开班典礼的方式,用一个故事串起师生的共同旅程。用一个充满仪式感以及对孩子未来充满期待的开端,将他们将要开启的各种学科的旅程以及集体生活的旅程用故事的形式展现美好,这样他们便会对未来有所憧憬和期待。就像犟龟陶陶一样,只要上路便会有庆典,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孩子们的期待。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班任,要时刻保持童心和热情,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和学习方式。以上仅是个人一些粗浅的认识,期待之后和伙伴们的交流探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kk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