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四课,在第三课认识了磁铁的磁极之后,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两极还能够指示南北方向。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使用指南针的拓展活动。本节课课程容量较大,而且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如何在一节课中完成教学内容,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非常幸运的是,有刘老师和常老师出谋划策,所以对这节课,我有了更多的期待。经过不段地尝试和修改,结合刘老师和常老师给的教学建议,我对本课做了很多处理,现总结如下:
第一,关于方位卡。方向的确定属于上学期的内容,不过对学生来说很难判断各个方向。所以课前可由老师先确定好东西方向,再给学生提供方位卡,让学生体验调整方位卡。这也为指南针的使用奠定基础。
第二,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为什么要把磁铁悬挂起来,因为这样磁铁才能自由转动。我们是在磁铁自由转动后看它到底指哪个方向。搞清楚“自由转动”也将为下一课《做一个指南针》打下基础。不管是水浮还是悬挂,目的都是让磁铁自由转动起来。
第三,关于实验材料。我们学校统一购买了爱牛科教的实验材料,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稍作改进,包括打孔和标记。如下图所示:
第四,关于“重复操作三次”。在实验活动中,我没有采用活动手册上的建议,重复操作三次。而是让学生先做一次,然后重复一次就结束了。为什么这样调整呢?主要是基于教学目标“体会重复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操作三次呢”,因为老师说三次啊。就像我平常上课,就问学生:这个实验做几次呢?二年级的学生很难回答。我再问:做一次行不行?不行。那就做三次吧。其实学生还不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三次。更没有体会到重复的意义。那本节课,我就稍微调整了一下,先做一次,然后通过班级记录表汇总结果,启发学生这是不是巧合呢,如果学生说是巧合,那我们就有必要重复实验,重复的结果还是一样的,那可能就不是巧合。如果学生说不是巧合,我就再追问:你的理由是什么?大家都一样,都一样就不是巧合吗?那如果我们再重复做一次,结果又一样,那能够更有力地说明不是巧合,而是规律,是磁铁的特性。所以,我就只让学生做了两次。虽然一个小组只有两次,但是全班一起就是24次,他人的数据也可以为我作用,证据越充分,得出来的结论就越可靠的。
第五、关于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实验效果较好,蹄形磁铁如果用课堂上的小支架的话,由于线栓得比较短,不能保证自由转动,两个磁极会指各个方向,效果非常不好。如果是用实验室的铁架台来做,线栓得长一些,效果就比较好,但是确实转动的时间太久了,至少四五分钟,所以,我就改为了视频演示。如果老师们有什么好的办法,也非常渴望大家提出来,向大家学习。
第六、关于指南针。学生对于指南针应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都知道可以用它来辨别方向,陌生的是会用的孩子真的很少。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不清楚指南针的构造,不知道指南针是怎么来的。所以,我就通过一个户外视频,一个大磁针、一个大号的刻度盘,让学生逐渐体会到原来指南针这样来的。在这个过程逐渐理解指南针的构造和用法。只有学生知道了从磁铁到磁针再到指南针的变迁逻辑,才能更好地使用指南针。这也是我第一次拍这种有学生参与的教学视频,很难拍,很多镜头语言也没有表现到位,只能说是一次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