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3月20号开始读这本书的,今天是4月1号,未来简史已经看完了!简单谈一下感觉。
1.选择这本书是因为看过他的《人类简史》,这本书也一样,眼界开阔,视角独特,时间和空间跨度很大,不局限具体的人事物,但也可以认同。
2.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作者的引导,整体书结构情绪明了,提供的也有思维导图,结合着看可以加深记忆。但是文字太多,容易枯燥,有些章节可以快速跳过。
3.21世纪人类的新议题,人类世,人类的特质,科学与宗教,人文主义革命,这些章节很精彩,印象很深刻。
4.之前学历史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们现在的社会会不会有革命,会不会被推翻,会不会被新的主义或制度所取代,这本书中有答案。
5.在意义和力量之间,我该如何取舍,如何存在?现在我们所努力工作,挣钱,追求力量,终极目的是因为意义,而意义又是可以自我赋值的。
6.我是有两个的,一个当下的我,关注我此时此刻的感受,情绪和体验,一个是叙事的我,他知道我的过去,体验着我的现在,并运算着我的未来。
7.在古代,获取知识的公式是:知识=经文*逻辑;科学革命的知识公式是:知识=实证数据*数学;人文主义知识的公式是:知识=体验*敏感性。不过是否相信,我们都在逐渐地看重体验,我们面对自己内心的体验,以最大的敏感性来观察它。体现是一种主观现象,有三个部分:知觉,情绪和想法;敏感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意到自己的知觉,情绪和想法,二是允许这些知觉,情绪和想法影响自己。体现和敏感性会形成一个互相加强的无限循环,增加我们的知识。
8.人文主义会进行分裂,分为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就是三种人文主义互相影响的结果,以进化人文主义为代表的德国已经失败,以自由人文主义和社会人文主义的较量还在继续。目前是自由人文主义占上峰,中国信奉共产主义,而行动上更为务实,将有可能孕育出无穷希望的科技宗教,尚需一二十年才能站稳脚跟,但到目前为止尚未真正对自由人文主义提出替代方案。
9.新的宗教包括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科技的进步会带动政治和经济体质的变更,人工智能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形成各种算法,一旦算法掌控世界,人类会失去平等,犹如加大的蚂蚁。数据主义将人类的体验视同数据模式,也就破坏了人的权威和意义来源。
随便写的一点点此刻的感受,欢迎大家点评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