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知识点梳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4675735/4eda7ce76948be17.jpg)
一、解释划线词语。
水陆草木之( 的 )花,可爱( 值得喜爱 )者甚(很,十分 )蕃( 多 )。晋陶渊明独( 只,仅仅 )爱菊。自( 自从 )李唐( 唐朝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我 )独爱莲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 长出。 )淤泥而(转折连词,却)不染( 沾染 ),濯( 洗 )清涟( 水波 )而不妖( 艳丽 ),中通( 贯通)外直( 笔直 ),不蔓(生藤蔓 )不枝( 生枝茎 ),香远(远闻,远播 )益( 更加 )清( 清芬 ),亭亭( 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植(竖立 ),可远( 远远的)观而(转折连词,却)不可亵玩( 靠近赏玩 )焉( 语气词 )。
予谓( 认为。)菊,花之隐逸(隐居避世)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也。噫!菊之(语气助词,的。)爱,陶后鲜( 少)有闻( 听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应当 )乎众矣(了 )。
二、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 是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三、写作手法
1.托物言志。借莲花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2.运用象征手法赋予莲花美好品质。
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莲花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⑵“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⑷“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3.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四、语言风格及作用
特点: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作用:使文章节奏明快,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富有音乐美。
五、作者的人生态度
作者对三种“爱”的评价,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自己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https://img.haomeiwen.com/i4675735/caf599e90ee9ae8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