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过书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孔子,知道他是何许人,也读过他的作品。
初中时,就背过很多《伦语》上的文章,到现在随口就能来两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在我们心中,他是一个如神般的人高高在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学究,像电视剧里面的老学者那样,严肃,刻板。他是我们中国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但孔子他的态度其实颇为淡泊,对于伦理态度也颇为灵活,而且他非常洒脱。他一直以来是提倡“君子不仁”“君子不器”!
敏个读书都有一个目标,经过十年寒窗,一朝金榜题名。现代说有一天能成为什么家或在社会上混个稳当的职业。但孔子却很洒脱,他出口便是: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要是被他的母亲听到非骂死他不可,我想。
他在《论语》中一再强调:“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孔子对于读书的态度是要从兴趣出发,不要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一次与学生聚会时,大家在一起畅谈人生目标,其他的人都说要成什么军事家,外交家或政治家。唯有曾点说:“我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他们都表现出很不屑。只有孔子说:和我想的一样!这活脱脱说出他的末染世的灵性。真的使2000年后的我们万分感动。他认为人生在世,何必成为什么家,成个什么器,只要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当然,孔子也有常识,知分寸,知书达礼。“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孔子”,用我们潮汕话来说就是一个头脑迟钝,大智若愚,憨厚老实的人。但细想起来,却非常适合我们中国的这个大家“孔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