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下美景《良心文学》老鼠爱上猫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作者: 爱在深蓝 | 来源:发表于2019-08-05 23:31 被阅读30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小雅 • 鹿鸣》

    肇庆府学宫

    府学,具体指中国古代的官办教育机构、官职称谓、府学学等。古代府州县皆设学,直属于府者为府学,直属于县者为县学。府学、县学皆属于官办性质,旨在培养官僚后备人员。在科举考试制度下,入学的学生都算是童生、秀才一级。

    文庙建筑,由于历代皇帝的诏修,特别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世民诏州县学皆立孔子庙后,便成定例。在民间,文庙多被称为圣庙或孔庙,官方的文庙多称学宫。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从历史上看,文庙建筑、布局,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阙里到京城、再到地方的过程,而文庙建筑群布局的最终定式大约在明代。普遍采用中轴对称的方式,南北为主轴,东西两侧对称,可归纳为九进院落、三进院落等几种主要形式,充分显示出等级森严的气氛。曲阜孔庙就是九进院落,享受最高规格。自唐以来,各地孔庙均以曲阜孔庙为基本模式,其礼制必须低于曲阜孔庙。三进院落,是地方文庙比较普遍的规制。

    一般由万仞宫墙至大成门为第一进,包括泮池、棂星门、大成门(戟门),两侧建筑包括圣域、贤关两坊、乡贤祠、名宦祠、更衣所、陈设所、神厨、祭器库等。

    第二进院落是文庙的主体部分,大成殿坐北向南,位于中轴线上,前有拜台,台周设栏板;东西两侧设有对称的庑廊。也有在此院落附属其它建筑的,如礼乐亭、钟鼓楼和御碑亭等。

    第三进院落以崇圣祠为主,东西两侧为配殿。有的文庙在崇圣祠后还有尊经阁或敬一亭。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本次走访的一处明代古建筑遗址是广东省内仅存的一座明代府级学宫——肇庆府学宫。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古建,是以清代建筑为主体的,能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筑就显得尤为珍贵。

    肇庆府学宫始建于北宋,为三进院落,其大成殿保留了明代榫卯木结构梁架、斗拱建筑和地方性画梁装饰等遗存,并小部分保留宋元建筑艺术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儒学遗产。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肇庆府学宫又称高要学宫、文庙,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正东路42号,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学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初(1102年),元末遭兵毁,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后经多次重修,规模日臻完备。学宫四周筑以石栏,连接东西街,树牌坊4个:“崧山起风”、“端水蛟龙”、“崇儒”、“贞教”,中间为青云路,路尽处两旁有贤关、圣域两坊,连接入学宫通道。头门称文明门,二门上榜书“黉宫”。三孔桥下是泮池,通大成门。门内为丹墀,丹墀北面是大成殿。殿前东西两侧为庑廊。殿后有尊经阁、明伦堂、名宦祠、乡贤祠、敬一亭等。

    泮池与泮桥 青云桥,又称泮桥 简介

    民国十三年(1924年)开马路,黉宫门及其以南的石栏等建筑物全部拆除。

    高要学宫也曾经作为铁军叶挺独立团(1925-1926)第二营的营部驻地,留下了独立团军士的传说。在《肇庆市志》(1996年版)记载,“独立团部设于丽谯楼,叶挺居二营驻原府学宫(即文庙,今高要区文化馆)……”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在原黉宫门建围墙,上榜书 “文庙” 二字。抗日战争期间,遭日军轰炸,大部分建筑遭到严重破坏。

    1959年和1986年,先后对大成殿台基和大殿进行加固维修、翻新。1979年被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985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门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学宫现仅存大成殿和西庑,另有碑记10多通,占地面积为488平方米。

    我们沿着古代学子的足迹迈进黉宫门(当然要记得拿身份证去登记),踏过青云桥,跨进大成门。古时学宫又叫泮宫,泮宫之池是官学的标志,池上的石桥叫泮桥,科举考试时,学子们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

    丹墀 大成殿 汉白玉台基 丹墀东侧的庑廊 东庑廊 东庑廊 东庑廊

    或许是我的审美改变了,从过往见惯的龙飞凤舞、雕梁画栋的清代建筑影象中摆脱开来,慢慢地欣赏起古朴、雄浑的明代古建。当我迈进大成门,拾级而下,只见宽阔的丹墀两旁分列着东庑、西庑,是祀奉先贤之所;远远望着北面的大成殿时,没有惊艳,有的是一种沉稳、厚重的力量。大成殿座落在一座高九尺九寸、长宽约九丈九尺的汉白玉四方平台上,默默承载着近千年的战火和风雨。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大成殿是孔子的享殿,也是文庙建筑群最重要的部分。台前有月台,与大成殿形成 “凸” 字型布局。拜台是举行祭孔仪式的主要场所。大成殿之名始于宋,明嘉靖以来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十二哲的塑像(肇庆府学宫这里是两侧为四配)。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此处大成殿坐北向南稍朝西,五开间23.5米,五进深20.8米,高12.3米,木结构建筑,形制平面营造法式为双槽殿阁式结构,梁柱高宏,屋顶采用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出檐浅,正脊饰有二龙戏珠。保留了明代榫卯木结构梁架,没有一颗钉子。

    大成殿五开间

    此处的重檐歇山顶和别处的有点不一样,两层檐之间并非密闭封顶的,间距一米多高,这是由岭南独特的潮湿、炎热气候决定的,是岭南建筑的地方特色。站在大殿内往上看,整个屋顶像一把巨型的伞,隐约可见日光透进来,天花藻井图案朴素、典雅,整个氛围庄严中透着疏朗,没有传统大殿的压抑感。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天花藻井 梁柱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歇山顶,是汉族古建筑众多屋顶样式之一,等级上重檐高于单檐。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俗称九脊顶。宫殿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大成殿全殿竖36根大楠木柱,微侧脚,柱础为石质花篮形。柱顶为斗拱结构,上檐斗拱24组,下檐斗拱32组。下檐正面除柱头铺作外,当心间置补间铺作2组,次间置补间铺作1组,梢间不置补间铺作。斗拱用足材,外出三跳六铺作,单抄双下昂。殿宇高大庄严,雕梁画栋,结构复杂,是广东保存较好的明代学宫建筑艺术珍品。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斗拱是我国古典建筑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的过渡部份。其功用在于承重、抗震、装饰以及作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由斗、栱、昂三大部分组成。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耍头。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中国木结构建筑各部分的名称有两套:一套是宋《营造法式》里的;一套是清《工程做法》(《工程做法则例》)里的。本文使用的是宋代名称,因大成殿的建筑技术虽比宋代已有很大改进,但基本结构仍上承于宋《营造法式》。

    铺作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宋代对斗拱的表示方法为“几铺作几抄几昂”。

    “三跳六铺作” 是宋《营造法式》名称。铺作即斗拱的计数单位,也指斗栱类型,斗栱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五铺作,三跳六铺作,四跳七铺作,五跳八铺作,以此类推。宋代斗拱出跳的铺作数为出跳数加3,即N(铺作数)=X(出跳数)+3(长数项)。宋代出一跳意味着斗栱同时挑出一层和增高一层(明代木结构建筑仍承袭宋代形制)。

    凡是向内、外出跳的拱,宋代称 “华拱”。宋代把出跳叫做 “抄”,每出一跳叫做 “一抄”。例如 “双抄” 即出华拱两跳。

    昂也是斗拱向外出跳的构件,昂头部伸出特别长。下昂是向下倾斜的构件。下昂的作用在于使斗拱出挑长度和华拱相同时,减低斗拱抬升高度。这样可使屋檐伸出较深远时,斗拱不至于抬升过高。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国古典建筑的精神和气质。

    汉白玉台基

    高要学宫新建的碑廊经过文博人员的整理、修复,12方明清时期的珍贵古碑终于有了一个“新家”。

    这座碑廊约50米长、两米多宽,采用仿古建筑修建而成,每座石碑都修建了石米装饰的底座,其中碑廊中的4块清代石碑是2016年修缮高要学宫时,施工人员在地底下发掘而出,一直横卧在高要学宫僻静角落,它们这次也被竖立在碑廊。

    高要学宫幸存的《敬一箴》、《程子视箴》等5 块古碑均为御碑,采用上好的端砚石雕刻,分别雕刻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嘉靖六年(1527年),其中《敬一箴》碑高1.98米、宽1.15米,是明代嘉靖皇帝的手书,洋洋洒洒数百言,满含对肇庆读书人的教导勉励。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修葺高要学宫时,施工人员在基建工地出土了《敬一箴》等8方明清时期的古碑,其中明代嘉靖皇帝手书的《敬一箴》御碑,在全国极为罕见。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专业园艺公司培育盆景 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在肇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如今的肇庆府学宫不仅仅是焕然一新,更是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品读经典、传承文化,在这里,除了每周开设公益讲堂,还通过开展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开笔礼、朗诵比赛等活动,将 “智慧大讲堂” 开展到梅庵等本地文化景区,吸引越来越多市民走进本地文物建筑,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损毁过,修葺过,

    历经千年沧桑,

    学宫依旧矗立,

    为讲好肇庆故事贡献着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明代古典建筑珍品——肇庆府学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py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