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小的时候,住在偏僻贫穷的山村,除课本外,根本没有其它书籍可以阅读,只是借阅过一些小人书。哪像现在的孩子只要想读书,就有无数的书等着你。然而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书籍被手机的游戏所取代,真正捧书静心阅读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有部分孩子只有在老师的强迫下才去读书,很少出自真心,更谈不上喜欢。如今自己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要求学生每天读一个小故事,既不增加负担,又可以培养他们每天阅读的习惯。因为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强制期,一点点的坚持,才会慢慢形成习惯。同时,为了激励学生的读书兴趣,我陪着他们一起阅读。在这个加长版的假期里,我终于有时间把家里以前没有读过,想读的书通通读了一遍,也写了很多篇读书笔记。这几天一直在读人物传记。
从小学到中学课本里总是会学到鲁迅的文章,特别熟悉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故乡》、《孔乙己》、《早》、《藤野先生》等文章。在向学生讲解这些文章时,总会对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并让学生背诵简介,至于学生是否了解鲁迅这个人或者每一个作品背后的故事并不显得那么重要,因为考试不会考。但我今天阅读的这本少年励志版关于鲁迅的传记,真应该让学生读一读。这本书共分四部分:多彩的童年;青年雄风;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最后十年。每一时期的经历,伴着重要的故事,讲述了鲁迅是如何成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一次次的危机,一场场的灾难都没有让他屈服。童年的鲁迅特别爱读书,爱钻研,会把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亲自种植各种花卉,记录花的习性。鲁迅爱好广泛,广读名著,喜欢美术,所以后期他积极创办版画画展,鼓励青年学习版画艺术。青年时期的鲁迅辗转很多学校,从南京水师学堂,到江南矿路学堂,再到日本的东京弘文学院,由学矿务改为学医,想通过救助病人来为祖国效力。在仙台学医的日子里,一部关于细菌的电影改变了他的思想,于是走上了文艺之路,想从思想上唤醒沉睡的中国人。
鲁迅的一生一直在不停地创作,辛苦地工作着,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还在写文章。鲁迅不仅为儿童翻译外国著作,更为进步青年提供帮助 ,启发他们的爱国思想,指导他们书写文章到深夜。鲁迅四处演讲,积极参加反清爱国革命活动,学习日语、俄语、德语,创办周刊,筹办儿童艺术展览会。鲁迅的文笔刚劲有力,言辞犀利,充分表达爱憎分明的革命精神。看到一位位战友倒在血泊中,鲁迅在悲痛之中,更加愤慨,用笔作为武器,创作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作品。多少个不眠夜,心中为祖国担忧,为祖国彷徨,那坚定不移的革命热情感染着多少人继续奋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一切反动势力敢于怒目横眉,对所有进步青年、对革命事业,却甘心俯首,甘心做一头默默耕耘的牛。这正是鲁迅精神的写照。
不读这本书,自己不会知道关于鲁迅一生的传奇故事,更不会理解这位文学家的伟大之处。“开卷有益”正是如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