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效写作》阅读3-3

《高效写作》阅读3-3

作者: 长空云淡 | 来源:发表于2022-07-24 05:17 被阅读0次

    第三章 走出写作心理误区

    4.误区二:我是滥竽充数的人

    好高鹜远会引发另一个相关的神话: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在掩盖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实。这就是所谓的“滥竽充数综合征”。其他人可能觉得我们是合格、成功的学者,但我们现在写的东西一定会戳破我们的伪装。我们隐隐地害怕自己是不够格的、笨拙的、没有能力的学术票友;而这一点迟早大白于天下。

    成为学者意味着加入一个行会,这个行会的首要“工作”就是不断做出评估。我们总是在评判和受到评判,学生时代如此,加入工作亦然。我们发表看法的记录是证明自身能力的主要方式。长期地、各方面地维护自己“圈内人”的形象是很费神的。我们一生都在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学会了隐藏缺陷,“表演”自己。“要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样子。绝不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紧张到流汗”。

    这种必须隐藏一切不足的感觉是长期存在的,即便你或许指望它会自行消失。也许是拿到博士学位后,也许是获得终身教职后,那时你就不会再害怕了。但是,至少从我的经验来看,它依然会存在。哪怕你有了崇高的地位,哪怕你的成果列表有一英里长,你还是会感觉自己是个欺世盗名之徒。滥竽充数综合征之所以是一个神话的原因是,它与你的实际成果无关,不管你获得了多少成就,它只与你自己的感受有关。这种综合征的一个表现就是,不顾一切地在别人面前掩盖自己的不足。

    应对滥竽充数综合征的一种办法是假装一切正常。我读研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甚至当我抑郁焦虑,个人生活一团乱麻,对学术界日益怀疑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我尽可能地把这一切掩盖了起来。在外人面前,我总是尽可能表现出自信和亲切。我戴上微笑的面具,惯于表演得像今日无事的样子。难怪我会感觉自己是个骗子。

    学者们还有一种常见的掩饰套路:乱发脾气。我有一些同事,每天像吃了枪药一样痛批学生、院系、领导,互相臭骂。我觉得,他们只是为了获得片刻的优越感和解脱感。他们通过嘲笑他人来应对自己滥竽充数所带来的恐惧。

    认为自己滥竽充数是出不了成果的。写作是自我敞开的过程,进行自我审视、批判和评估。我们认为作品是“自我”的衡量标准,于是,当感觉到“自己定下的高标准”和“自己害怕的低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时,我们就会不知所措。写作可能会暴露我们的欺世盗名。

    滥竽充数综合征将我们置于自我怀疑的灯光下。我们在实验室、图书馆、田野调查里所做的事情真的有用吗?我们(有意或无意地)把焦点放在了保持表面光鲜上,而不是想办法尽可能把项目做好。暴露出不足的感觉是很糟糕的,我们应该抨击其他人的作品(而不是写自己的作品),或者拒绝修改意见,或者用达不到的要求来苛责学生。

    出成果要求专注于写作本身,而不是我们自己。我们要专注于把该说的话说明白了,而不是想要营造什么形象,或者达到什么效果。所以,要想实现高效地写作,我们就需要想办法把“臆想的滥竽充数”这只魔鬼请进来喝茶,看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不妨将滥竽充数综合征看作学术追求的一个证明。我们感觉自己是骗子,因为我们太想要做得比现在更好了。我们害怕被“抓包”,恰恰表明我们迫切地想成为学术共同体的一分子。在我们尊敬的同事陪伴下拿出优秀的成果,这种愿望是值得赞赏的。

    所以,感觉自己有缺陷并不可耻。这是普遍的正常现象,与获得尊重的欲望紧密相连。有思想、有能力、有雄心壮志的人会被吸引到学术界。我们欣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我们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拿出卓越的成果。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学术能力,而(我们希望)这些方式是值得其他学者的尊重的。

    但是,滥竽充数的神话不止如此。它告诉我们,我们还没有进入学术界——我们还在圈子外面,眼巴巴地往里看,鼻子紧紧贴在玻璃上。至少在某些日子里,我们感觉自己是呆瓜、暴发户,只能装出大人物模样的小角色。“他们”总是什么都有,我们却一无所有。这是经典的“你眼中的他人”和“你心中的自己”的对照。

    直面这个神话并非易事。向自己和他人坦承经常感到自己滥竽充数,很少有学者愿意这样去示弱。但是,不管是面对自己,还是面对你选择的某些人,把虚饰剥除,能够减轻你对被抓包的忍惧。我不指望学院会立即重视到个体的脆弱(以后一定会的),但是,当我们感觉自己是滥竿充数的时候,至少可以寻求有同感同事的支持。我们担心自己达不到标准而诚实面对自己,这有助于将恐惧“去污名化”。我们会发现,最成功的同事竟然也有自我怀疑的时候,这会让我们心境顿开。

    接纳自己偶尔滥竽充数的心理,这样就更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写作本身。你要记住,学术写作的要点是做出贡献,而不是证明自我价值。“作品水准”与“作者价值”的联系是臆想出来的,将它打破吧,把过去滥竽充数综合征背后的情绪能量解放出来。

    这种转向是让自己(而不仅仅是你在写的书)“适合写作”的一种方式。好高骛远使我们拔高了作品,而滥竽充数则拔高了我们自己。有一个词说得好,“既自大又自卑”,
    滥竽充数综合征就会让我们成为这样的人。我们越是以为写作全是关于自己——我们的能力和洞见——我们就越会觉得无力和软弱。但是,如果我们心无旁骛地盯在写作上,盯在掌握把研究做好所需的技能上,成果就会越来越像样。将研究课题“摆出来”,让大家品评,这是需要勇气的。不论是自己认为,还是他人评判,成果达不到标准都是痛苦的。但是,我们可以承认自己的恐惧,迈步向前。我们可以找到与“不足感”做朋友的方法,将它们理解成致力于拿出优秀成果的表象。我们要牢记,写作中重要的是作品,而不是我们自己。我们永远是学徒,学习怎样做到更好,完成更好的作品。只有我们假装自己不是滥竽充数的时候,我们才是真的滥竽充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写作》阅读3-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rv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