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学霸社群
第2周《思维简史》读书心得 Frank

第2周《思维简史》读书心得 Frank

作者: FrankCoach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01:54 被阅读11次

    作者:伦纳德·蒙罗蒂诺

    人之所以成为目前地球上的主宰,是因为人类有思维。什么是思维?驱使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是何种思维?

    是好奇心,是人类想要知道这个世界运转的底层逻辑,是人类对习以为常的事件的反思、挑战和革命。

    Part1  好奇心驱使我们追本溯源

    作者提到一个实验,实验人员把黑猩猩和3-5岁的人类儿童放在一起,教他们把积木摆放成L形,摆好形状会得到奖励。实验人员偷偷地用不平的积木换掉原来的积木,当黑猩猩和小孩试图把它们堆起来时,它们总是会倒下来。

    黑猩猩坚持了一会儿,重复堆积重复失败,并没有停下来去检查那些不平的积木;人类的小孩也失败了很多次,但他们并没有简单放弃了事,他们会检查这些积木,试图找到问题所在。

    从很小的年纪开始,人类就开始寻求答案;我们寻求对周边环境理论上的解释,我们会问问什么。

    看到这里,笔者深表同意。笔者有一个4岁的孩子,她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曾经有一次外出,30分钟的车程孩子提出了20多个问题。这让我讶异,孩子为何会有那么多的“为什么”。而这,就是我们人类和地球上其它生物最重要的区别。

    面对现状,我们会观察;面对问题,我们会思索;面对有联系的事物,我们会推导归纳,总结规律,提出自己的理论解释,这是我们对世界认知的开启。

    大到天体宇宙,小到细胞分子,从看得见的生物结构,到不可见的物理磁场,只要人类主动思考,挑战生活常识,挑战经验权威,我们就开始自我探索,让认知更新,让自己前行,最终达到更复杂更神秘的领域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令人心神不宁、大乱阵脚的事情,我们喜欢说“不”,喜欢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定义“不可能”。这种初始的否定,阻挡了很多的可能。

    很多父母都头疼的儿童教育问题。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当他们开始学习说话,学习走路,父母一般会“老泪盈眶”,不住地给予夸赞和鼓励:“宝宝真棒!”、“宝宝好厉害!”。

    但当孩子开始成长进入学校,父母们却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你怎么这么笨”。当他们长大了,我们又会抱怨“没主见”、“一点都不上进”……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当孩子长期处于一个被否定、被打压的环境中,他们的好奇心,他们探索世界的期待,渐渐被湮灭,最终不仅影响了这一代人,更甚者影响下一代。

    人类的发展是好奇心的使然,而好奇心,我们天生具备。过去人类被宗教、被信仰束缚,现在我们可能被家庭、教育形式所束缚。

    假如让我们的孩子从现在开始充分发挥好奇心,而父母们能为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温床,相信人类的思维和发展,又将似诸子百家、文艺复兴时期一样,再次群星闪耀、熠熠生辉。彼时,又将是人类思想的再次腾飞与辉煌。

    当然,不仅仅是对于孩子,对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当我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时,不妨试试寻找自己的好奇心,让好奇心驱动自我前行,驱动自我发展,驱动自我实现。

    Part2  实验让我们去伪存真

    书中,作者提到了大量的对科学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人物。如亚里士多德对外界的细致观察,泰勒斯通过现象与经验,找寻逻辑依据,归纳出定律。哥白尼与伽利略观察天体,牛顿研究力学,门捷列夫研究化学,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列文虎克研究微生物,普朗克与爱因斯坦研究量子力学天体物理……

    这些伟人们,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人类了解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读者了解他们的故事就会知道,他们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是坎坷不易的,成功背后的栉风沐雨、艰辛难忍也是常人所不能想象。

    对于成功,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有这么一句话:“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投丢了超过9000个球,输掉了差不多300场比赛,有26次我被托付来完成制胜一球,但我投丢了。我在生命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成功。”

    每一个成功,背后都付出了极大的汗水和牺牲。笔者想到了一句话“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不到拼天赋的地步。”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当我们工作了一段时间,看到他人进步,他人表现出色时,有时我们脱口而出“我没有天赋,我天生不适合干这个。”

    其实,我们的努力还达不到标准,而这个标准,有人说是1万小时。就算打个对折,5000个小时来计,一天8小时,100%的投入,需要625天。不知大部分的人是否能做到呢?更不用说,这些努力需要的是刻意练习!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大量的实践练习必不可少。不止是这些伟人们,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同样比我们努力。

    回首当下,当我们坚持一个梦想,想实现一个目标时,我们又做了哪些工作呢?是否刚开始时,激情满满。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热情退散,再伴随纷杂琐事的干扰,于是,我们开始得过且过,萌生退意,终于,我们停在了路中间。

    笔者写下这篇文字时,已是2018年的尾声,同时,这也是2019年新年伊始。如果,你想继续2018年的梦想和目标,或者重启2019年新的篇章,那么就从此刻行动起来,去做大量的练习,让自己不是伟人胜似伟人。

    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当我们回忆时,我们是努力过的、拼搏过的、我们是百分百尽力的。

    2019年,让我们一起,揭开崭新篇章。

    Part3  换个角度,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本书提到了一个智力题,讲的是某天一个道士在日出前离开他的修道院,步行去一座位于高山顶峰的教堂的故事。上山的路非常狭窄蜿蜒,有些地段十分陡峭因此他走得很慢,但他可以在日落不久抵达教堂。第二天早上,他沿路返回,还是在日出前动身,回到修道院时又是在日落时分。

    问题是:在这条路上有没有一个地点,他会在两天的同一时间经过?你不需找到这个地点,只要回答“有还是没有”。

    本书给出了这样一个思路:现在设想这里有两个修道士,一个上山,一个下上,这两人都是在同一天的日出时分出发。很明显,他们会在路上碰面。他们碰面的这个地点,就是那个问题中修道士在两天中的同一时间到达的地点

    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有。

    以一个略微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修道士在路上会经过一个特别的地点,他会在上山和下山的相同时间经过,这看上去像一个不太可能出现的巧合。但一旦你打开思路,想象一下有两个修道士在同一天上山和下山,你就会发现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想要解决谜题,需要耐心和毅力,更关键的取决于你以正确的方式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前文所讲的不同的视角。问题就难在,如何找到这个视角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理解能力的进步,靠的正是一连串诸如此类的想象,他们每一个都是由那个以略微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的人创造的。这种思维方式,一边可能是“疯狂”,一边又是“远见”。

    所以,伟大的成功的科学家们展现了他们重要的性格特征:灵活多变和不墨守成规的思考方式,耐心的探索,对他人相信的东西缺乏忠诚,改变自己看法的价值,以及对于一定存在答案并且我们也将发现答案的信念

    好奇心驱动我们思考,驱动我们向前出发。大量的练习和实践,让我们逐渐看清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当我们想要更深层次地影响、改变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时,我们可能需要改变自己原本的看法,放下我们当初的执念,抛弃长期制约我们的枷锁,唯有此时,我们的思维才能再次腾飞,视野才可再次广阔,行动才可再次轻盈。

    每当我们遇到障碍、遇到瓶颈,我们绞尽脑汁、苦思冥想,要么停滞不前,要么退守起点。因为深陷其中,所以当局者迷。在这种状态下,外界的声音传达不进,于是我们错失良机,更有甚者迷失自我。

    而本书的意义,笔者认为是在告知我们,应该去尝试更多可能,哪怕摒弃自我喜好,哪怕否定过去。唯有我们在思想、思维上先解放自己,我们才可重燃好奇心,重拾创造力,重塑梦想,重现结果。


    所以,读者朋友,让我们问问自己:

    有多久没有更新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思维?

    有多久没有与外界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交流?

    有多久我们只是沉湎于现世安稳?

    还记得,幼时鸿蒙初开时的好奇之心?

    还记得,诸多第一次带来的新奇感受?

    还记得,尽情投入忘我工作时的心境?

    读者朋友,如果你感受到了什么,大胆地表达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2周《思维简史》读书心得 Frank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ti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