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旧文啦,2010-5-21,有删节
外人只看到外部事变和事情的表面;每个人外表上都可以装得神色自若,而心里却焦躁不安,充满恐惧。别人看不见我的内心,只看见我的举止。
——蒙田
说到考试,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课上正讲到科举一节,发现考试从古到今一直如此,新瓶装旧酒,“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社会的阴暗面从来不曾减少,清代文人方苞的《狱中杂记》入木三分地揭示了监狱的各种敲诈勒索,让人读之不寒而栗,其不只一朝一代有之,现如今的“躲猫猫”事件不正如此么?
世上从来是小人当道,阿谀奉承之辈从来不缺,而忠义正直之人从来不得善终。“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正义从来不是社会的主要力量。
对别人之急视若无睹,“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人性本如此,不复更多言。
为未来而操心的人真是不幸。
——塞内加
可惜,现在的状况是如若不为未来打算,那只会更加不幸。
人们总是忙碌,总是努力工作,总是向着更好的生活条件前行……
为了追求幸福。
每个人眼中的幸福都不一样,而我很认同卢梭的观点,这位平民启蒙思想家在《漫步遐想录》卷五中写到:
“在这饱经风霜的漫长一生中,我曾注意到,享受到最甘美、最强烈的乐趣的时期并不是回忆起来最能吸引我、最能感动我的时期。这种狂热和激情的短暂时刻,不管它是如何强烈,也正因为是如此强烈,只能是生命的长河中稀疏散布的几个点。这样的时刻是如此罕见、如此短促,以致无法构成一种境界;而我的心所怀念的幸福并不是一些转瞬即逝的片刻,而是一种单纯而恒久的境界,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强烈刺激的东西,但它持续越久,魅力越增,终于导人于至高无上的幸福之境。
人间的一切都处在不断的流动之中。没有一样东西保持恒常的、确定的形式,而我们的感受既跟外界事物相关,必然也随之流动变化。我们的感受不是走在我们前面,就是落在我们后面,它或是回顾已不复存在的过去,或是瞻望常盼而不来的未来;在我们的感受之中毫不存在我们的心可以寄托的牢固的东西。因此,人间只有易逝的乐趣,至于持久的幸福,我怀疑这世上是否存在过。在我们最强烈的欢乐之中,难得有这样的时刻,我们的心可以真正对我们说:‘我愿这时刻永远延续下去。’当我们的心忐忑不安、空虚无依,时而患得、时而患失时,这样一种游移不定的心境,怎能叫做幸福?
假如有这样一种境界,心灵无需瞻前顾后,就能找到它可以寄托,可以凝聚它全部力量的牢固的基础,时间对它来说已不起作用,现在这一时刻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既不显示出它的绵延,又不留下任何更替的痕迹;心中既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既不觉苦也不觉乐,既无所求也无所恨,而只感到自己的存在,同时单凭这个感觉就足以充实我们的心灵:只要这种境界持续下去,处于这种境界的人就可以自称为幸福,而这不是一种人们从生活乐趣中取得的不完全的、可怜的、相对的幸福,而是一种在心灵中不会留下空虚之感的充分的、完全的、圆满的幸福。这就是我在圣皮埃尔岛上,或是躺在随波漂流的船上,或是坐在波涛汹涌的比埃纳湖畔,或者站在流水潺潺的溪流边独自遐想时所常处的境界。”
拿破仑一生战功赫赫,位极皇帝,坐掌天下,可他却说:“我这一生从未有过快乐。”
卢梭因写《爱弥尔》等进步书籍而触犯当局及教会利益,尔后四处流亡,更遭到原好友狄德罗、伏尔泰等人的诬陷,被排除于社会之外,因而写下十篇遐想录。虽则如此,其崇尚自我,抒发感情,热爱自然,表现了最纯真的思想,兑现了其座右铭:“终生献给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