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伯乐推荐文章,点进去看内容,谈的是写作。全文读下来,只有一个感觉,爽快而思想拔高。能得伯乐青眼给与推荐是有道理的。
首先,他谈写作开头就举例,有个简友已经在简书写作50多万字,简友打算再写个50万字。他看了简友这50万字发现通篇都是类似日记形式,或絮絮叨叨生活日常,50万字后的文笔已经具备基本文学功底,于是,他向简友提议,后面50万字不要在自说自话,不要只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文章中心可以练习适度拔高,让平常文章写出不一样的特色来。
他说,那些所谓的文章,只不过是一些碎碎念的日记,或可自娱自乐,但莫负流涟。
他说,思想没有发生改变,没有形而上的认知,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便永远只是原地踏步,上不了层次。
我觉得,敢于直指问题的人都是真的勇士与智者。他的话语匕首似的直指写作中心,当写作过了写作小白期间后才是写作起点,也是最难突破的难关。到这一关提升点就是写作思想拔高,形成某种知识体系,在这个体系里融入作者的创作文学。
例如写古代小说,写得好写得细腻让读者身临其境的小说,哪个作者是没有用精力用时间用体系学习古代文献?
看到对小说有帮助的内容或摘抄或收藏或摘录简要,甚至研究古人是如何吃饭,如何走路,如何说话,在哪种环境用哪种语言表达,通过这些细节学习,在写古代小说时就不会令读者感觉跳戏,明明写的是古代小说,而现代痕迹还很重。这就是没有形成一套古代文学体系,没有把古人的日常用语溶于小说人物世界,从而造成读之生硬,不伦不类。
其次,多读经典。《易经》、《皇帝四书》、《道德经》、《庄子》、《大学》、《论语》等,千百年流传的经典经历时光考验,是最具备精粹最有思想的书籍。
如果没有精读这些经典,没有哲人思想,没有内在文学积淀,无法形成独特写作风格,又如何在成千上万作者中脱颖而出?能引起围观的文章,都是具备艺术和思想高度。
最后,懂得真正杰出作家一定是经历生活与生命的困苦,尝尽人生冷暖。没有经历这些的作家,除非是天才,否则不能如此洞察人性与生活。
如果一生平民或一生贵族,没有人生际遇反差,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不会产生冲突。
偏偏惊世之作《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经历了这些,少年得志锦衣玉食,家族沦落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更艰难的是遭受冷眼与压制,真正尝尽人间苦果。
人生际遇强烈反差,加深了其对人生生命的反思,从而悟道人生,从而激发心中创作潜能,最终写出了《红楼梦》传世之作。
如果个别简友说没有素材,没有倾诉欲望,没有坚持动力,不知有何内容能写,这是好事。为什么?因为真正的作家绝对都有过悲苦经历,对他曾经的价值观产生过冲击,反差过大,他不得不通过书写重新梳理自己的内心,重新建立新的观念支撑自己有活下去的信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