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卡尔·纽波特 (作者)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居然不记得是从哪里看到的这本书了。
标题很鸡汤,但翻开读了后慢慢觉得,这可以算是一碗十全大补汤。汤水不多,里面的干料不错。
这本书最优秀的一个点,是介绍了“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不管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在其他场合,如果想要获得动机,你都要满足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而这些需求是个人在工作中感受到内在动机所必需的,因而被称为“营养物质”:
自主:感觉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控制力,并且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重要的。
胜任:感觉自己擅长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归属:感觉自己能与他人建立联系。
知道内在动机很重要,但究竟怎样能有内在动机呢?没错,内在动机是需要“营养物质”的,要用“自主”、“胜任”、“归属”这三种营养物质,来不断的滋养自己的内在动机。
给自己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持续的激发内在动机去积累职场资本,坚持不停的行动,终将: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 (作者) 中国华侨出版社
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总是被认为是经典鸡汤,但正如很多读过之后的人的评价那样:这是一本被低估的好书。
全书的主题就是书名,人之为人,复杂的人性中就难免布满弱点,而那种种的弱点,并不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就也自动完成升级。虽然此书于1937年问世、距今已经快百年的时间,但里面对人性弱点的真知灼见,读起来却丝毫不过时。
暂且摘录一些特别认同的话语吧:
要知道,其他的人都像你一样,他们关心的只是他们自己。世界上唯一能影响对方的方法,就是谈论他所要的,而且还告诉他,如何才能得到它。
如果改变对事与人的看法,事与人就对他发生改变。
消除忧虑的办法,共有3个步骤:
第一步,我先放弃害怕,诚恳地分析整个情况,然后找出万一失败将会出现的最坏情况。
第二步,找出很多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之后,我让自己敢于接受它。
第三步,从这以后,我就平静下来,把我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改善我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
林肯说:一个成大事的人,不能处处计较别人,消耗自己的时间去和人家争论。无谓的争论,对自己性情上不但有所损害,且会推动自己的自制力。
这是一本需要慢读并在实践中慢慢回味的书籍。
大链接
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以为这是一本写互联网对如今社交的影响的书,但翻开一看后,并非这样。从有人类社会存在以来,“链接”就一直在存在。不禁回想起了《社会性动物》这本书。如果说《社会性动物》是一本有关人类社会性研究的总纲,那这本《大链接》,就是详尽阐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影响这一个角度的一本书。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社会网络之中。“我们镶嵌在社会网络上”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必须与他人合作,判断他们的意图,影响他们或被他们影响。
这个每时每刻都陪伴我们的社会网络是有一些其内在规则存在的,不可不知:
规则1:“我们”决定着网络的形状:人们一直都在有条不紊地构建和完善社会网络。
规则2:“我们”因网络而改变:我们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也会影响到自己。
规则3:我们的朋友影响着我们:只了解围绕我们而编织的网络的形状是不够的,沿着这些连接流动的东西也非常重要。
规则4:我们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影响着我们:实际上,人们不仅模仿自己的朋友,还模仿朋友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社会网络具有涌现特性。
“涌现特性”是指总体由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连接和互动而呈现出的新特性。“涌现”一词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理解。
蛋糕的味道,是制作蛋糕的任何一种原料都没有的。蛋糕的味道,也不是配料味道的平均值,如介于面粉味道和鸡蛋味道之间的一种味道。它的味道远不止这些。蛋糕的味道,超出了所有原料味道的简单相加。
后面《爆裂》中给出的第一条生存原则,就是要真真切切的认知到:涌现优于权威。涌现这个源自自然界的现象,正在在人类的社会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要重视“三度影响力”,是这本书给我的一个非常大的启示。什么叫“三度影响力”呢?就是来自朋友的朋友的影响,以及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影响,这一类型的社会关系看似有些遥远,但是却真切的会影响到自己。
能让人感到快乐的刺激要素中,有一个是关键的——也许是唯一一个关键的决定要素:其他人的快乐。显然,朋友和家庭能让我们快乐。
处于网络的中间位置更有可能让你快乐,你的网络结构及你在其中的位置,对你快乐与否有重要的影响。
美国讽刺作家亨利·路易斯·门肯(H. L. Mencken)通过观察说出了一段妙语:富足就是“在年收入上至少比你妻子的妹妹的丈夫多100美元”。门肯妙语的本质是,这两个人都在将自己跟与自己相距三度的人做比较。他们不会将自己跟不认识的人做比较,他们跟自己认识的、印象深刻的人做比较。
在书中还意外的知道了为什么如今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的名字是Facebook。
这个名字源于哈佛大学存在很久的一个惯例,那时互联网还没有出现。每年,哈佛大学都要出版和分发一本书,这本书按年级列出所有学生的信息,以及他们住在校园里的什么地方。那时的大一学生借助Facebook寻找合适的良师益友:“我们利用Facebook去判断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有时,你从一张照片上能读出很多东西。
原来最早期的Facebook就是从纸版书升级到了互联网上,最先还是在哈佛大学校园内,后来扩散到周围的几个学校,再后来扩散到美国的不同城市,再后来扩散到不同的国家,从此再无任何力量可以减缓“大链接”的步伐。
作者在最后,提出了“人类超个体”的叫法。
什么叫超个体呢?用蚁群的例子做解释比较容易理解。
蚁群就是超个体,在一个一个的蚂蚁个体身上并不会出现明显的超个体特性,超个体的特性源于蚂蚁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群体的新特性都可以从个体之间的互动中涌现出来。
人类超个体就像一个刚醒来的孩子,正在发展自我认知能力,这种自我认知意识的最大好处,一方面是找到了自我发现的乐趣,另一方面则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了真正地认清自己,我们必须弄清我们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以及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镶嵌在社会网络上,无一幸免。我们都是婴孩人类超个体的组成之一,“弄清我们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以及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非常之有必要且重要。
看到此处时想到了KK的《科技想要什么》,科技也像是一个超个体一样在自我发展着。原来我们人类自己,也在如一个超个体一样在自我发展着。
爆裂
伊藤穰一,杰夫·豪 (作者) 中信出版集团
这是一本出版后就被《罗辑思维》极力推崇的书,罗胖居然用了两期的《罗辑思维》来只介绍这书的推荐序。
书的副标题为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都是哪9个原则呢?
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系统优于个体。
这些生存原则,好几个乍一眼看上去都很反常识,涌现优于权威?啥意思?不听上司的了?那不造反了?违抗优于服从?啥意思?更造反了?
理解为何两位作者列出了如此反常识的生存原则,要把视野再放大一些,站得再远一些,理性的真实看一看如今的时代:
今天这个时代,出现了三个前所未有的条件,那就是——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书中每个原则自成一章,每章都有一些实例来佐证。《复杂》、《失控》中提及的自然界的九律、《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必然》,这些书一并交叉阅读,会更加有利于理解这九个至关重要的未来世界生存法则。有这些书做铺垫,理解这几个原则并没有花大力气,但是比较奇葩的是,书中用来佐证各个原则的实例,是真的没怎么看懂。实例每个一个都能知道在讲什么,但有的实在想不明白这个实例与佐证的原则之间有什么关系?只能感叹:MIT人的脑回路果然异于常人,我这普通人的大脑实在是get不到啊。
臃肿的大公司可以视为是一个反面的代表:
大公司认为:相比风险,安全更重要;相比拉力,推力更重要;相比涌现,权威更重要;相比违抗,服从更重要;相比指南针,地图更重要;相比系统,个体更重要。
有可能会在Bittiger读书会上做这本书的分享,还需要再细细领会一下了。
- 这是无悔在2017年速速读的第265-268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