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富二代写的接手家族企业之后的打拼史;一本相当量子物理化的身心灵学界书籍;一册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人与照片。
看完这几本书关上Kindle之后,脑海中只余一句最深切的感悟:这个世界,天空永远比想象的要更加高远。
塞氏企业:设计未来组织新模式
里卡多·塞姆勒 (作者) 浙江人民出版社
非要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我首先想用的一句是:这是几十年前巴西一个富二代的另类成长史,是这个富二代自己写的接手家族企业之后的打拼史。
但是,这本《塞氏企业》可绝非是一本炫富小册子,这里面的惊奇与意外,绝不亚于读一部科幻小说,让人不时的想要惊叹出一句:这怎么可能?!
是啊,在一个传统的制造企业里,砍掉了中间各种主管、经理的管理层、员工自己定上下班时间、员工自己定自己的工资、员工自己定义岗位内容和工作流程、公司所有账务报表和每个人的工资对全体员工公开,这怎么可能?!
上面的这些动作在如今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中才刚刚略有出现,但塞氏企业可是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发生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巴西,那个政治时局很动荡、金融体系总是忽上忽下的巴西,这怎么可能?!他们难道是从21世纪穿越回去的吗?
但这一切的不可能都已经成为了可能,作者里卡多·塞姆勒从他20出头就接手了庞大而死板的父亲的塞氏企业开始讲起,一步一步的,塞氏企业如何消灭了僵化的东西,把新鲜引入了企业,又是如何一个变化诱发一个变化,让企业走上了自发发展的轨道。
即便有1000个人说No,也坚持自己认为在常识的角度看来是对的。速翻完全书后,我自己认为,这一句是支持作者所有创新行为的背后逻辑结构。
举个例子:一听到工资信息全部公开和让员工自己定工资,就第一时间反对,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反应。但是作者用常识思考了一下:每个人都能查看到别人每月拿多少钱,而每个人的工作表现也被大家所见,你的工资是不是自己定高了,时间一长就会众人达成共识了,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你不值得拿那么多钱,那你还好意思月月拿高薪吗?事实证明,常识打败了通常的大众所认为。
非常喜欢作者里卡多·塞姆勒在书的最后,写到的在一次国际通讯大会上给大家描述的一家公司:
我知道有这样一个加工优质英国毛料的纺织公司。它的200名员工在一个塞满机器的工厂里工作,工厂设在一个可能叫远郊工业园的地方。公司的大老板兢兢业业,以身作则,每天早来晚走,制定所有重要决策。工作被划分成各个专门的生产区,每个生区都有自己的老板。依此类推,每个老板都有一批工头来监管工人。一切都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和金字塔结构。
读到这段时,我自己与当时会场里的其他听众有一样的困惑:怎么啦?这不就是一个普通的企业吗?
但是,BUT,这家纺织厂存在于1633年。
My God!这描述的是一家将近400年前的企业啊~
但是,如今绝大多数企业今天的组织仍与1633年的企业组织方式毫无二致,快400年的时间了,这种“令人厌烦的自上而下的专制管理,不信任的近距离监督,只有极小的空间留给创造性”,从来没有变化过。
我们大胆实验的核心是一条朴素的真理:一个公司要信任地将命运托付给员工。
塞氏企业,真真穿越时空,为我们展示出一幅清晰的未来组织新模式。
好像还可以开发出一个实际价值:可以把书中的塞氏企业当成个标尺,来衡量衡量你现在呆的或者你向往的公司。要没有一条与塞氏企业重合的,那就还是1633年的那种纺织企业啦~
PS:这书中提到作者的TED演讲,有兴趣的可以去听一听作者的该演讲,题目为:公司、学校和生活中的前瞻性智慧。
https://www.ted.com/talks/ricardo_semler_how_to_run_a_company_with_almost_no_rules?language=zh-cn
无量之网:一个让你看见奇迹、超越极限、心想事成的神秘境地
格雷格·布雷登 (作者) 中国青年出版社
《无量之网》,用一本的内容,多角度的描绘了《赖声川的创意学》里面提到的那个“未知源泉”,只不过在这本书里,它的名字叫“无量之网”。
很久之前,有一本很有名气的书叫《秘密》,身心灵学界的一本畅销书,告诉我们如何能心想事成。这本《无量之网》,就融合了量子物理学的一些知识,告诉我们,究竟是怎样心想事成的。
我自己对这种“灵界”的东西并不感冒,边读边不禁会发出疑问:真的假的?不可能全信书,但也不能读到与之前认知不符的内容就第一时间反对说那是错的。从这个角度说,这是一本可以扩展认知边界的书目。
书中有一段是写人类共通的恐惧,很有道理:
第一种:分离与抛弃。我们几乎有个共通的感觉,那就是自己是孤单的。在朦胧的古老记忆中,感觉自己被带到世间,却没有获得一句解释,就无由被抛下。
第二种:贬抑自我价值。世界上每个文化、社会中,几乎弥漫一种共通的感觉,那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第三种:屈服与信任。几乎人人都感觉完全信任并不安全,认为信任别人、信任身体的智慧或世界的和平是不安全的事。
当自己陷入这类共通的恐惧时,别认为只有你自己才会这样,其实,这是全人类共通的恐惧,别怕,我们大家,都这样儿。
全书的最后列了20个关键点,算是全书的精华点晴之笔所在。不想看全书却想大致知道书中内容的,可以先看看这20个关键点吧。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
阮义忠 (作者) 九州出版社
翻完了全书才发现书的作者是阮义忠。
之前翻看过他的摄影集《失落的优雅》,仍记忆深刻于那一幅幅记录了台湾的失落却优雅的瞬间。
这本册子记录了二十位20世界的当代摄影大师。二十位伟大的人性见证者。相机是冷冰冰没有灵魂的,但在相机背后的,是一个个能洞察出深刻人性的高尚灵魂。
维希尼克是一个犹太人,在希特勒开始毁灭犹太人之前,他就开始了做一件事:为自己的同胞照相。只是基于“开始用照片保存下来”同种民族的信念,他花了四年时间,行遍了东欧的波兰等国的所有犹太社区。
黛安娜·阿勃丝,着眼于那些畸形人,摄影师用她独有的方式,在一幅幅看似残破的图景背后,宣示着她的呐喊。
还有布列松。在不长的介绍中,我还不甚明白为什么布列松被称摄影史上的一道门,但是他已经成为了一道门。
不管你喜不喜欢他,只要想走这条路,就会打他的门下经过。当然,你有能力的话,也可以撑竿跳从门上跨过。
全书里,每个摄影大师都放了数张具代表性的摄影作品。每一张都是扬名在外的名作。
但是,最打动我的,却是在布列松的章节里见到的这张《斯噶尼克湖边的黑人男孩》。《男孩》的摄影者不是布列松,但却是这张照片,让布列松“第一次看到时,就一直深受其影响的影像”。我不得不说,这张照片是有魔力的,看得久一些,思绪就已经飞到了东非大草原,似乎与最最初始的人性有了些许的Link。
- 这是无悔在2017年速速读的第181-183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