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人人都会撒谎,因为有利可图
从小到大,所有老师都教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要作弊撒谎。那么,教师一定以身作则,从不作弊撒谎。然而,事实当真如此么?
芝加哥有教师作弊的真实例子。芝加哥公立学校在1996年时采用高标准测验。测验分数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升学,还影响教师们的经济收入与职业前景。
列维特利用芝加哥公立学校1993年——2000年的测验数据,设计算法,找到那些教师作弊以及作弊方式。
第一,异常答题规律:1.不同考卷连续出现雷同答案,尤其是难度大的题目;2.考生考卷上答对了难题却错了简单题。
第二,班级整体成绩:以六年级一班举例,他们此次拿到5.8的平均分,一年前,他们的平均分是4.1,结果升入七年级后,平均分为5.5。难道是因为一班的学生在六年级时突然开窍,第二年才智枯竭了?更可能的是,他们六年级的老师大显神通,在他们的试卷上填了正确答案。
再有就是日本的相扑选手作弊。要知道,在日本,相扑不仅是国技,更是宗教、历史情节的寄托。所以日本人坚信相扑不可能有作弊。然而,列维特通过对大量比赛数据的分析后无奈发现,相扑选手有作弊嫌疑。
对于力士来说,排名决定一切。相扑比赛规则是每名力士要15场比赛,如果胜多负少,排名会上升,反之亦然。因此,第8场比赛尤为关键。根据交锋记录,7胜7负力士对8胜6负力士的预测胜率不到50%,然而比赛中胜率接近80%。就连对阵9胜5负的力士,7胜7负力士居然也有接近75%的胜率。并且,在第二次交锋时,7胜7负力士胜率仅为40%。看到这儿,大家就明白了。因为最后一场以赛对于8胜6负的选手来说没多大意义,而对7胜7负选手来说意义重大。
行家滥用信息,是为了谋取私利;教师和相扑选手作弊,也是为了利益。事实上,人人都会作弊撒谎,因为有利可图。菲尔兹说:值得拥有的东西就是值得为之欺骗作弊的东西。你可能会说,我不会作弊撒谎,那请你想想,你某次考试不会时,有没有不小心看到了别人的解答;你某次坐公交车没带钱时,坐在座位上默默告诉自己下次放双倍,你后来有没有放。
5/7人不只追求利益,也重视道德
假如你是一家托儿所的所长,按规定托管儿童下午4点前必须被接走,但每天都有几个家长迟到。遇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有两位经济学家听说了这事,提出解决方案——对迟到的家长罚款。毕竟,托儿所得每天安排一名教师照看这些儿童。经济学家以以色列的10家托儿所为样本,验证方案有没有用。前4周,先记录家长迟到的次数。第五周开始罚款,迟到10分钟以上,罚款3美元,算在托管费里,基本托管费每月380美元。结果罚款后,家长迟到次数不减反增,没过多久,每周迟到人数增加到了20人次,翻了一倍。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动机除了经济动机,还有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直白来说,人不仅仅追求金钱利益,也在乎道德感受和社会评价。
你可能想到了,3美元的罚款太少了,一个月才60美元,不到托管费的1/6。然而家长迟到时的内疚感因为罚款变得理所当然,并且,罚款太少,导致家长觉得迟到不是多大的事儿。果然,第7周取消了罚款,情况没有改善。现在既不用交罚款,也没有愧疚感。你可能会说,3美元太少,30美元呢?假如罚款30美元,大概能杜绝家长迟到,但是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得不偿失。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调查献血活动发现:如果献血得到的不仅是对其无私行为的赞扬,还有一小笔补贴,献血量会下降。因为,补贴把一件高尚的善举变成了为一点小钱受罪的蠢事,完全不值得。
人人都有犯盗窃、欺诈之罪的可能,却没有将这些“可能”变成现实。除了经济风险:犯罪会入狱,有可能丢掉工作、失去自由,还有道德因素:人们不愿做自认为不对的事,以及社会因素:不愿成为他人眼中恶人。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主角叫费尔德曼。他原本在一家公司当领导,本着关心员工的心,他每周带着面包去公司,放一个投币篮在旁边,发现投币率为95%。
后来由于公司变动,他辞职专卖面包。每天一早,他会把面包和一个投币篮放在各家公司的餐厅,中午再来收钱和面包。
在此期间,费尔德曼详细记录了面包生意的数据。通过对比回收所得和面包缺失数量,他发现可以衡量客户诚信度。
面包生意的数据究竟说明了什么呢?数据显示,平均约有87%的人会自觉付款。说明不管人类被描写的多么自私,其本性依然着某些原则。小办公室比大办公室更守信用。大小办公室的对比说明,规模较小的社群,预防犯罪的社会因素更强,因为羞耻心。
这节关于人类动机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明白两点。一是对人们行为的调控很奇特,却影响深远,一点微小的调整,可能造成极端彻底且常常出乎意料的后果。二是人性是复杂的,尽管天性是追求利益的,但显然本性中存在某种原则,使得人们会关注他人的利益。即使在无人目睹的情况下依然有87%的人自觉付款。
原著金句:道德代表着在人类心目中这个世界应该如何运转,而经济学代表着其实际的运转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