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预见数学的未来,恰当的方式是研究它的历史和现状。——庞加莱
回顾已过去的两年,是为了改进做得不好的,以及把优秀的继续发扬光大。依据黑格尔的理论,理性是动态发展的,有正便有反,发展到一定程度正反合在一起,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正反合。对于逝去的过往,同样符合这个理论。
原本已经写了一份年总结的,但不知怎的被我误删,而且使用恢复软件也找不回来,逼得我不得不重写。然而正是因为这次更为认真的重写,我得到了更多。
「职业发展/自我实现」
正反
两年时间,把在NQ时的云平台系列产品重新造了出来,当然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复用。我对这个结果不满意,两年时间只做了这么点事对于我和公司都是浪费。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 需求有变化实属正常,问题在于我没有分辨需求的能力。需求有“需要”和“想要”之分,即刚需和非刚需之分,分辨能力太差的结果是我把所有需求当刚需,因此淹没了真正重要的需求。一言概之,没有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然而也正是因为也这样的经历,我学会了如何去分辨和推敲需求。
- 业务初期赶进度欠下太多技术债。在基础阶段取巧以及缺乏推敲,导致后期有大量问题需要完善。本质上这是能力的欠缺,至少现在我现在敢说考虑问题比两年前全面多了。
- 没有发挥团队应有的力量,使得一加一小于二。有相当一段时间没处理好和LG的关系,关系拧巴。同时又没把DYF培养好,使其无论是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还是责任心,都没有太大的提升。现在回头看,LZ之前夸我有管理天赋是抬举了,可笑的是我信以为真了。现在反思,其实是自己的问题。一是逃避真正的思考,没有深入思考去解决和LG的分工问题,扯来扯去大家都难受;二是太过亲力亲为以及疑虑心太重,自己累不说,下属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如果我一早就充分放权就不是现在这样子了。我在NQ之所以能管理做得很好,一是因为个体足够优秀,二是无为而治——不懂导致自己充分放权。
合
工作重心
这两年的工作,可总结成一句话——低水平重复,我现在会的东西两年前也会。接下来的工作,有几个重心:
- 带好团队:让DYF真正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目标是假如我离开,他完全能把现在的事情都接过去。
- 规划好产品的迭代:首先,分辨需求这里我必须严格把关,之前犯的错不能再犯;其次,不管是自己还是下面的人,做成什么样也必须严格把关,否则极有可能投入又是白费的;最后,做好产品,标准是我自己用起来都觉得挺棒的。
-
逃离舒适区:投身到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去,且最好是我还不擅长的部分。现有工作有哪些是我不擅长而且比较重要的呢?
- 通信系软件:C++我还并不是特别得心应手;
- 集群系软件:Hadoop系有好多东西是值得去学习并应用起来,提升效率的,这个需要花时间去研究;
- 大型软件架构:作为一个大型软件,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是全方位的,性能、安全、负载均衡、监控、自动化部署等,这些其实都不是我特别熟悉的领域;
- 产品的设计:这里需要部分电气基础知识,恰巧我现在学的都能用上;
- 软件的交互设计:整个软件其实是缺乏设计的,既不好看又不好用,未必是我亲自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我需要能提得出问题呀!
- 算法的研究和转化:这亦是需要我去学习的。
刨根问底
再深入些思考,在职业路上,我究竟想要成长为什么样子?先来回顾下我过去曾有过的强烈愿望:
- 做一个技术经理人:这一点其实是以我的前任上司的位置来锚定的,因为当时在我之上便是他了。但若你问我如何定义技术经理人,这绝对是我之前没有深入思考过的。
- 做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这一点其实是以HWQ的位置来锚定的,而且是LLS在一次谈话提出的。HWQ确实很优秀,基础扎实,思维模型又完备,极少的思维定式,但我想成长为这样的人吗?
语言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脑子里没有一个概念的话,我们的脑子就会倾向于不去想那个事情。对于「在职业路上,我究竟想要成长为什么样子」,我是极度不清晰的。仔细审视下这个问题:
- 「在职业路上」这个修饰定语是必须的,它是一个基本前提——必须能养活我自己;
- 「我想成长为什么样子」描述的到底是能力圈、职业标签、做成什么样的事、为他人创造了什么价值,还是赚很多少钱?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对于我而言,所谓CTO、架构师和技术经理人之类的职业标签带不来长久的满足感;能力圈足够广阔也不是,比如我会编程,但并不是会编程本身给我带来快乐;做什么样的事,为他人创造了什么价值算是我所追求的,能带来长久满足感的;乔布斯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赚得盆满钵满,赚钱显然不是他最大满足感的来源,而且我也不太相信如果你为他人创造了价值却赚不到钱。
思考到这里,问题变成了「我想做成什么样的事」,且这件事情必须是我认可且能够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这跟乔布斯的观点其实是不谋而合的。
Steven Jobs :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注意乔布斯这里用的是「Love what you do」,而不是「Do what you love」,WHY?假如你有这样一个朋友,他干了几个月销售工作,然后跳槽去干IT,干没几个月又跳槽去卖保险,然后不断重复。你问他为什么频繁跳槽,他很理直气壮的告诉你——我不喜欢啊!那这又算什么?显然,一味强调「Do what you love」可能成为你逃避深入的幌子,而「Love what you do」的事情未必是你一开始就喜欢的,可能是因为你做得越来越好,并从中发现乐趣。至此,我为「我想做成什么样的事」添加了如下几个必要条件:
- 满足基本生存需要;
- great work/伟大的工作;
- 我现在或将来可能热爱它;
- 为他人创造价值。
我还没有找到它,但至少我有了方向,它可能是「写作」,也可能是「Make some great product」。我坚信能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写作」是一项伟大的工作,我对其热爱的体现是写作时几乎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但它现在还没办法「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或者说还有一定距离。至于「Make some great product」,是因为我从类似「知乎」和「得到」之类的产品上获益不少,总得叫人也得我点好处吧(这点是胡适先生对我的影响,不朽的影响)!大学和工作时,对于某些自己喜欢的编程工作,绝对是不舍昼夜、不知疲倦。终有一天,我也能做一个这样的产品出来。
至于为什么一再强调为他人创造价值,这也算查理芒格老先生对我的一点影响。芒格先生是「商才士魂」的典范,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人上却更像是个学富五车的学者。《穷查理宝典》里面有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古人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当下的时代背景「正心,修身,齐家,治业,助天下」更为恰当。芒格先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当你被其魅力深深吸引,你就会不自觉的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个人成长」
正反
思维能力上,回首两年前自己混沌的状态,我恨不得去撞墙,至少这方面我是有所成长的,这得益于我掉进去的很多坑以及不间断的反思。过去两年一直坚持用印象笔记写日记,不敢说天天写写,但至少每周都写。在日记里,除了主动做出反思,我还不断将我吸收到的一些知识输出为文字,这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大。举一些例子吧!以下几点我现在几乎很少再犯了——
- 两年前,说话时思维是没有结构的,想到什么说什么,经常说错话或者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 两年前,基本是人云亦云的状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很少主动的去思考或质疑;
- 两年前,稍稍不注意就犯「定义不清晰」的错误,和别人沟通时经常被误解,讲半天话都讲不清楚;
- 两年前,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经常性的UP AND DOWN;
- 两年前,疑虑心很重;
- 两年前,经常在一些「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上折腾;
- 两年前,……
技术能力上,并没有质的飞跃,我现在做的事情我在两年前几乎都接触过了。是有学了一些东西,如备考研时把数学和4门计算机基础课全滚了一遍,如对Linux环境下编程的熟悉,只是细数之下真的少得可怜。不客气的讲,我在技术能力上的成长真的太少了,这从客观上反映了我过去两年的懒惰和自欺欺人(一直自我感觉良好)。两年下来,技术博客寥寥几篇,没有创造什么个人软件作品,电和数学等跨学科学习也并没有推进太多。
个人爱好上,吉他是很大的一个缺憾,好多次拿起又放下,拿起又放下。最长的一次坚持了至少有3个月左右,弹吉他时我真的很快乐,为什么放下呢?
- 目的不够清晰:到底目标是指弹还是弹唱?我并没有想清楚。
- 进步不大,没有成就感:首先,照着卢家宏指弹吉他书籍练了几月,突然发现缺了一章,指弹就没再进行下去了,现在想来其实是我受不了指弹的枯燥练习。其次,连续练了几个月,竟然没有一首曲子是能独奏的,这真的有点不应该,现在回想当时的策略应先把一首曲子攻克,这样自己也有成就感很多。
个人爱好的另外一个缺憾是摄影,是很想把照片拍好,但我在这上面投入的时间真的太少,这说明了其实是不够热爱。
合
思维上,通过过去两年的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一件事情:我是一个偏向于感性思维的人,并且基本逻辑不强。除了不断的读书、思考和主动输出,没有更好的锻炼方式了。过去两年读的书真的是太少了,今年我要「好好读书」。
专业上,目前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核心竞争力,我现在会的DYF花点时间基本也都会了,我还没什么足以自傲的呢!未来我该如何努力呢?我想有以下几点:
-
巩固基础:计算机的几门基础课程我并没有融会贯通,必须再滚一遍。同时亦没有一门语言是特别深入的,这也是需要花时间学习的。
-
跨专业:跨专业的目的不是说我能把数学和电学得多么厉害,而是要学习这些学科的基本思想。一是给自己融会贯通的机会,二是提高多维思考的素材。跨专业学习,目的是像查理芒格老先生那样,具备多元的思维模型,然后用这个模型去处理所有问题。
-
「主动输出以及解决问题」倒逼输入:刘老师提醒我,具体一门技术的使用,其实我已经不需要刻意花很多时间去学习了。未来的提高方式,可以是主动输出去创作一些东西,或是去解决一些撩人的问题。
实际上,专业的提高和思维的提高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个人爱好上,吉他我想要重新捡起来。因此之前的两个问题必须解决,
- 目的性极强:我的目的是学会弹唱几首曲子(非纯扫弦类),然后加入到一些吉他社群中去,一起唱歌一起玩;
- 收获成就感:一首曲子一首曲子来,各个击破。
「财务状况」
先说说「节流」。16年4月11时我算过数,除去家用4万,我超支消费至少5万,平均一年超支消费1万7。现在是17年4月14,按照50%收入用于开支来计算,我超支消费也是1万7。也就是说从13年7月参加工作至17年4月,我共计超支消费67000,平均下来是每个月2977,这是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啊!可见,「节流」是多么的重要啊!17年,我的节流目标是每月开支不超3000,并建立8000左右的专项旅行基金。
再说说「开源」。我的家庭乃至我的家族,都没有经商的基因,都是过的中规中矩的营生。过去几年,我的思维方式是:好好工作,钱的事情公司会帮我解决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现在回想简直可怕,我这不是疯了吗?公司一定需要为你的「钱途」负责吗?就算不负责,也不犯法啊!想到这点,我的观念转变了,赚钱这事情,只能靠自己。按照查理芒格老先生的观点,「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我相信赚钱绝对也是如此,虽然我还没在工作之外创造过收入,但我坚信这是可行的。另有一点是吴军先生点醒我的,「职业和谋生手段可以分开」,吴军先生本人的职业是计算机科学家兼作家,但他谋生的方式却是基金投资。能做到这两者合一确实难得,既然做不到那分开来也是自然而然的。开源这方面,我的目标是在17年创造出工作之外的收入,如果非要定一个数字,那就是6万元(这个数字是按照我今年的一项计划精心算出来的)。
「健康」
过去两年,跑步、咏春拳和平板支撑都断断续续坚持过一段时间,但却没长久的坚持下来。今年有以下几个健康目标:
- 一定要重新捡起来的健康计划是「跑步」,跟在萝岗时长期坚持跑步的身体状态比,我现在身体状况可以用差劲这两个字来形容;
- 专项练习:一是瘦腹,二是核心肌肉群的锻炼,三是增强手臂力量。
「娱乐休闲」
这方面,这两年下来最值得留恋的是16年国庆时的草原之行。言语无法形容的草原之美,至今想来仍然十分的美好。长途旅行是特别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件事,今年定个小目标——再去长途旅行一次。
「朋友及重要他人」
这两年来,不可避免的,和一些朋友还是慢慢的疏远了,而且这两年中几乎也没有结识新的朋友,圈子完全是闭塞的状态。今年关于这方面的目标是:
- 定期和旧友们联络;
- 加入一些社群或者组织,结识新的朋友。
「家庭」
这两年为家庭做的主要贡献是帮助老爸买房,现已在县城安了家。
15年过年时,小妞爸爸的否定深深的打击了我,这也是我15年非常之迷茫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思考和阅读,我走出了迷茫,这当然也少不了小妞的鼓励。和小妞恋爱已近三年,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许多。我对她的感觉也一直没变,我坚信她是对的那个人,今年的愿望之一便是步入婚姻的殿堂。
Reference
列举几本这两年帮助我成长的一些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