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顺顺的拖拉发愁。
早上该上学了,他窝在被窝里不起床,好容易磨磨唧唧起来了,吃两口饭又跑去玩玩具,我们抓紧时间收拾东西出门,一看他袜子还没穿,还在那东游西荡不知道干什么。
我的好脾气也绷不住了,好几次崩溃,对着孩子大吼大叫。心想:这孩子怎么一点目标性都没有,难道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嘛?
今早起床后,我说呢:今天要出去玩,想要早点出门咱就快点,也都想想要带什么,我这脑子最近不大好用,总是忘事。
顺顺一改常态,乖乖起来穿好衣服,连袜子也穿好了,还收拾了一些零食带着,并且要求带着风筝,尽管我下去找风筝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值得,孩子的参与感起来了,主动性也就有了,得多多支持。
借着这个事情我反思自己,自己确实不知不觉为孩子做得太多了,总是我在把控全局,收拾这收拾那,催着他快点快点,他就只是一个被动配合者,有时又不知道如何配合,所以就东游西荡,无所事事的样子,确实是不知道接下来的目标是啥。是我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性。
孩子慢慢长大,家长确实需要慢慢后退,不能再事事冲在前面了。比如需要放权给孩子,和孩子一起商量一天的规划,定好目标后,父母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个目标引导者,围绕这个目标,一起讨论我们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慢慢孩子就学会了做计划、提前准备,并且懂得围绕目标去做一些事情。孩子慢慢长大,父母要更多的从思想层面、计划层面、战略战术层面与孩子互动,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军师,多出脑子,少出力气,千万不要当事事代劳的保姆,累死累活,出力还不讨好。
是以为记,自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