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需要教育
人类永远同时接受两种教育的影响,存在两条教育道路或两种教育理解:一种是“自然的教育”——这个“自然”,不是指西方语义的作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界”,而是指东方语义的“本然的、本来就有的、圆满具足的、没有亏欠的、非人为的”,即老子说的“道法自然的”那个“自然”——“自然的教育”的适当表达,即是老子的“不言之教”,或庄子讲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状态,或孔子讲的“天地之化育”,或现代镜像神经元理论讲的“隐教育”、“内在的学校”。解读“自然的教育”的本质,拿孟子的话说,就是“万物皆备于我矣”;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用佛陀的教导,就是“性觉妙明,本觉明妙”;用禅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铭》所说,就是“道不在修,但莫污染”;用六祖慧能的表达方式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隐喻,它是“孕妇”已经完成了内在分娩过程的生育(只是需要助产婆加以适当帮助);用柏拉图的隐喻,它是对无限历史积淀的“回忆”。轴心时代几乎所有思想家都高度重视“自然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体现的是宇宙本体之道已经完成的结果,体现在遍布法界、息息相通、无孔不入、互生互长的密切联系。它是“已经完成了、正在显现和发挥作用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教育),是“Done的教育”。
另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理解,是“人为的教育”,即人类文明为了发展、加强自己的目的性王国需要而单独设立、单独组织、单独运作、分门别类、自成体系的教育。我们现在所看到、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人为的教育”。它的设立前提是这样的人性观:人是没有完成的存在物,是先天不足、存在亏欠的,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所以,相对于“自然的教育”、“Done的教育”,“人为的教育”是“Do的教育”。
历史上,“自然的教育”与“人为的教育”一直处于混合、融合、相互渗透、双向构建的状态。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实质,即是指:(1)天人合一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状态、两种作用的叠加态;(2)两种“立法”——“自然为人立法”(老子模式、海德格尔模式)和“人为自然立法”(孔子模式、康德模式)的统一;(3)也是人类成长所受到的两种根本影响——“自然的教育”与“人为的教育”的统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