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文里有两个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名词,一个是cooperative learning,另一个则是collaborative learning,有些人将这两者区分,另有一批人则把它们视为相同。
将二者区分的第一种说法是将collaborative learning翻译成协作学习,它是指小组内所有成员都投入一份被指派的共同任务中,透过彼此协调工作内容来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则是需要小组成员个别担负起完成被分配工作的责任,再将每一个人做好的那一部分组合起来,完成整个小组被指派的任务。二者区别在于小组中每一个人的工作负荷是否相同,合作学习中个人工作量相当,协作学习则不限制个人被分配的工作量。另一种区分法是合作学习通常用于小学到高中,协作学习则多用于大专学生。第三种区分法是合作学习关注于互动的原理,协作学习则关注于互动的结构。
本文将cooperative learning和collaborative learning都视为合作学习,而且是小组成员承担的工作份量相当的合作学习模式。
俄罗斯心理学家列夫.维果斯基(Lev 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是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最主要的理论依据。从学生本身已经具备的能力,到最接近他们现有能力所能学会的新能力,这一段区间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相信当给予学生的学习经验位在最近发展区中,最能鼓励与促进学生学习,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和比他经验更丰富或能力更高的同侪或成人来协助他,或一起进行社会互动,例如沟通与讨论等。
最近发展区ZPD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关键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当学生以小组形式一起学习,个别学生能得到更多学习量,而且学习成果的保留时间更长。实施合作学习时,通常是透过小组成员间的协同写作、小组任务、共同解题、解释说明、辩论、学习团队等各种活动,使学生在小组或群体内进行社会互动来学习。以下依小组人数由少到多,介绍三种方便在课堂上实施的合作学习法,包括TPS法、四聚头法(numbered heads together)和拼图法(jigsaw)。
1 TPS法
TPS法是由思考(Think)-配对(Pair)-分享(Share)等三个主要步骤组成,通常采两人一组的分组方式,教师角色为监督与支持学生的讨论。TPS的实施流程如下:
⑴ 教师指定阅读材料,学生自学
⑵ 思考(T):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个别思考
⑶ 配对(P):学生两两配对,向同伴说明自己对问题的想法
⑷ 学生配对讨论时教师行间巡视,聆听学生说法并适时参与小组讨论
⑸ 分享(S):配对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二至三位学生向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配对讨论期间教师行间巡视的目的不在修正学生的想法,而是避免让讨论内容偏离主题,参与小组讨论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讨论技巧和规则,增进讨论的效果。而在学生对全班分享时,教师可适度扩展学生的想法,帮助他们针对问题做更全面的思考。
TPS法TPS的实施方法简单,但可产生多重的教学效果。首先,在思考环节,教师透过提问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与习惯,若有需要,教师可适度提示学生思考的方向或重点;其次,在配对环节,两两讨论可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学习活动,对于个性内向,平常在课堂上较少开口说话的学生,在只有两人参与的讨论活动中,他们可以比较没有压力地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再者,在分享环节,个人对全班发表讨论结果可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正向的学习态度;最后,在与同伴讨论和全班分享时,学生可以学到其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高阶思考的能力。
2 四聚头法
四聚头法采四人一组的分组方式,教师主要负责提问和控制学习活的进行。它的实施流程如下:
⑴ 将小组学生编号1至4号
⑵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思考问题
⑶ 学生写下自己的答案
⑷ 学生起立全组聚在一起,同时展示自己的答案再轮流说明原因
⑸ 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后全组坐下
⑹ 全班都完成后,教师随机抽一个号码
⑺ 各组被抽中号码的学生起立,同时展示自己小组的答案并轮流说明
四聚头法透过学生个别思考、作答、展示答案、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综合运用,带领学生的思考从个人、小组到全班层层递进,对问题做逐渐深入的探索。小组内部讨论时,每一位学生必须陈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原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指导能力较弱的学生,务必使组内所有成员对该问题达成一致共识。教师随机抽号让被抽中学生代表小组回答问题,促使小组内部讨论时所有人都能聚精会神地投入。在各组代表学生对全班汇报时,若说明不够周延,教师可再请其他同学加以补充,使问题得到更完善的解决。
3 拼图法
拼图法采五到六人一组,小组成员的组成方式会像拼图一样,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先由原始小组打散变成专家小组,再由专家小组重新组合回复成原始小组。它的实施流程如下:
⑴ 五到六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小组内的编号
⑵ 教师将阅读材料或任务依小组人数均分并给予编号,依照编号将材料或任务指派给小组内相同编号的学生
⑶ 给予足够时间让学生完成自己的阅读或任务
⑷ 打散原始小组,各组中相同编号学生组成临时性的专家小组
⑸ 专家小组内每一个成员把阅读心得或完成工作,与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汇报并讨论
⑹ 专家小组解散,回复成原始小组
⑺ 原始小组内每一个成员向其他人汇报经过专家小组讨论后的内容
⑻ 小组对指定阅读材料或任务进行总结报告
⑼ 教师对全班做一个小测验,检验小组学习成果
拼图法的课堂形式活泼,学生在不同小组间移动,且每一个人专注在自己分摊的工作上,除了在原始小组中独立进行问题解决外,透过与负责相同工作的专家小组成员间互动,可针对被分派任务作更深入思考与问题解决。当回到原始小组后,每一个人都吸收了其他小组中”专家”的想法,对所分派的任务往往能提出更深入的看法。
实施拼图法时,当阅读材料或任务被分割之后,每一个人只要负责自己那一小块的工作,对于其他内容的了解则主要来自小组内其他同伴,这样容易造成对自己的特别熟悉,其他则不太了解的结果。因此最后的小测验就是用来掌握学情,确保教学成果。
上面三种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小组内成员的工作负担大致相等,而且无论是阅读教材或问题解决,每一个人都专注于自己所分配到的部分,最后将每一个人的一部分组合成一个完整任务,或是透过组内同伴间的互动研讨来修正自己的学习,这些都能达到提高学习成效的目的。
合作学习法的教师必须拥有较高的问题设计与教学流程掌控能力,课前准备功夫更胜传统教学,课堂上则不再需要孜孜不倦的讲述,而是更像一个教练,负责为学生量身打造合适的学习内容与份量,并在他们学习时从旁观察,透过学生表现来随时修正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聚焦于课业成绩的提升,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是现代化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