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我的叔叔于勒》。看到于勒的信,孩子们也发现破绽百出。
但就是这封破绽百出的信,菲利普夫妇却相信了。“这封信在我的家庭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好人,有良心的人,达夫朗什家的好子弟,跟所有达夫朗什家的子弟一样公正无欺了。”
菲利普夫妇,怎么可能会相信一个那么明显的假象?为什么他们会愿意去相信于勒,为什么他们认为“一个坏蛋,一个流氓,一个无赖”可以发财?为什么他们会坚信于勒会给他们带来好生活?
文中概述了“我”的家庭境况。父亲“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说明父亲工作很辛苦,但又挣钱不多。“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具体说明家庭经济的拮据,因为父亲挣钱不多,远不能满足家庭额外的支出,就连基本的交往和日常最低消费都捉襟见肘。怕“有人请吃饭”的原因竟然是唯恐“回请”;日用品不是“减价的”,就是“底货”;“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也要“计较半天”,这显然不是一个阔绰的家庭,而是一个在底层默默挣扎的家庭。故而“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通过母亲对家庭状况的“痛苦”,进一步写出了“我”的家庭生活困顿不堪。这是一个在生死存亡线上苦苦挣扎着的穷家庭。
从有了于勒的信之后,“每逢星期日,我们就打扮得齐齐整整到港口的防波堤上去走一遭。父亲,穿上方襟大礼服,戴上丝光高帽子,套上手套,伸起胳膊给母亲挽着,”因为有了于勒信中的承诺,菲利普可以像个有钱的绅士一样,让妻子挽着胳膊大跨步地走在街上。此时,“他们散步中的庄严神态,他们一本正经,举止凝重,腰板笔挺,双腿绷直,如此这般跨步前进,似乎他们的仪态绝非小节,而关系到某种宏图大业”。那这大业是什么?就是迫使自己相信于勒所言的那笔钱的存在!于勒来信的另外神奇功效。一次婚约。家里的大龄剩女,“我”的二姐,也因为于勒的来信而得福,“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但是,“我”却发现了这次婚约的真相:“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在“我”看来,这个青年,看上的并不是二姐,而是隐藏于婚约背后的财富。
这是一场梦,一场不愿醒来,更害怕醒来的梦。但梦终究要醒来,当菲利普在船上遇到于勒之后,他们好像见着恶魔一样见到于勒 。他们的神态、言语也是让人感到可厌可怜,却恨不起来。
在下文中,莫泊桑让船长说话,对于勒的经历做了补白,也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于勒的心理: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原来如此!这是一个游子面对故乡最后的一点尊严:如果不能衣锦还乡,那也不能再回去给家人添麻烦!
这篇小说让我们读到了小人物处境的困苦和他们内心的辛酸,
补充背景:普法战争以后,法国出现了延续二十年的农业危机,工业技术发展缓慢,工业危机也时起时伏。财政寡头为了转嫁危机,一方面向国外大量投资,加紧侵略殖民地;另一方面,在国内加紧盘剥劳动人民,使小资产阶级大量贫困破产,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同时,在文化思想上更加紧用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毒害广大群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