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四十多年,有些小感悟和小经验。每个户外徒步的人,都知道安全是重中之重,而户外事故的导火索,绝大多数是因为迷路。所以,今天就来谈谈如何防止迷路,以及万一迷路了如何处置。
预防重于事后,我总结出防迷路的一个要点:
一、装备
包含必要的导航装备、急救装备、生活保障装备。
1、导航装备
我对于一日徒步,一般用手机导航,会备两台手机。多日徒步还会带上足量的充电宝,以及手持导航仪。手机导航推荐两步路、六只脚、奥维,出发前提前下载好离线地图、等高线、轨迹路网,熟记路线形态和关键节点。同时我还会带一个指南针以备万一电子器材故障或没电时使用。顺便说一下,我的背包扣上自己加了一个强磁的搭扣,假如运气实在太差电子器材坏了指南针也丢了,可以摘下这块磁铁用细线挂起来当做指南针。
我的背包里还常备着扑克牌或纸条,用作复杂节点的路标。即使电子设备完好的情况下,关键节点我也习惯性地放一个路标。因为我一个人走的时候多,没有团队,所以,路标一般指向行进的反方向,因为我放路标的目的,不是给后队指路,而是万一走不通时原路返回。这样反向放置路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容易让别人或原住民或林区管理人跟踪而至。因为更多时候他们是不愿意陌生人闯入他们的地方的。
2、急救装备
当然是火源、药品、应急毯之类的了,具体需要什么,不能一概而论。可以先根据论坛里的大神的清单准备,实际多走走,再删减。强调一点,火源是必须的,最好准备防潮火柴,再一小段蜡烛吧。镁条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用,准备镁条还不如多一个打火机,毕竟大多数时候打火机很好用。
背包上常备一个轻量且响亮的口哨吧,队友联络定位时很好用。即使你有对讲机,也不能确定队友的方位,这时候口哨就派上用处了。
3、生活及安全保障装备
这类物资主要包含食品、饮水,露营的庇护所、卧具、炊具,以及攀爬辅助等等。具体的讲,包含路餐、零食、水壶或水袋、帐篷、防潮垫、睡袋、气罐、炉头、套锅、辅助绳索、登山杖、护膝、雪套、冰爪、手套、备用保暖衣服、雨具、工兵铲、户外刀、开山刀等等。
力求精简、轻量化。背得越轻,走得越远。即使你是强驴,也要在装备的重量上斤斤计较。理论上,最大限度不能超过体重的三分之一。实际上我控制在短线不超过五分之一,长线不超过四分之一。
二、经验探讨
迷路很可怕,所以最好的做法是不要迷路。不要迷路,就一定要做好功课,装备24小时不离身。除此之外,还要知进退,不逞强,当退则退,不冒险盲进。
我一直认为,有勇气做出放弃决定的,一定是心智成熟的老驴。山就在那里,不论海拔高低,道路难易,始终要抱着一颗敬畏之心才好。我遇到过很多次户外事故,基本上都发生在最艰难的路走完了,路好走了的时候,队友出现身体疲乏,精神懈怠,这个时候是户外事故的高发期。
不管你已经走了多久,甚至走了好几天,如果评估越过某个滑坡点、断崖、河流的风险不能掌控,我建议坚决原路返回,哪怕返回的路上可能粮食和饮水不足,也要原路返回。因为这个时候原路返回,你是确定无误是可以安全回家的。不要等到有人受伤后被动返回或呼叫救援。
说说呼叫救援。我的意见是,除非队伍中出现了因伤不能自行,道路过于难行、水粮耗尽,不要呼叫救援!不要呼叫救援!不要呼叫救援!重要的事说三遍。
我遇到过好几次,因为路难走,队伍里有一些人有抱怨,继而是报警呼救。而实际上往往手机没有信号,就算呼叫救援成功了,那过程不便诉说,反正我只要没受重伤,没弹尽粮绝,坚决不呼叫救援。这一点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如果万一迷路了,开始寻路的时候,就要开始放置路标以增加自己记忆,避免兜圈子。短时间寻路未果,首先要强迫自己停下来,放松下来,闭目调整呼吸,深呼吸几分钟,心里反复激励自己“我一定能行!我需要冷静!然后在仔细回忆走过的情景,有条不紊地寻迹。
有一个小经验,如果你不容易看到踩踏的痕迹,试试蹲下来,降低视线,也许更方便能看到踩踏的痕迹。
至于迷路之后是走水沟,还是走山脊,这个问题有不同意。主流观点认为应该顺水而下,因为人都是逐水而居,这样容易走到有人的地方。但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山脊视野开阔,更利于找到路。
其实两种观点都只是强调了各自的优势,但劣势没有说。实际上需要综合评估,灵活处理。
走水沟的好处,是容易得到饮水补充,可能到河流或水库,继而是村庄或城镇,但劣势是蛇虫更多、水草丰茂,道路湿滑,更可能有绕不过的悬崖飞瀑。
而山脊上往往因为多风的缘故,植被低矮,视野开阔。水挥发快,地面较为干燥。事实上山民的山道或兽道更多的也是顺山脊而走的,因为那里至少植被低矮,开路阻力小。所以,走山脊,遇到山间小路的可能性就更大。劣势是可能会被误导南辕北辙走错很远,而且水源得不到补充,夏季还有雷击风险。
所以,我觉得,除非行前做足功课,你知道山脉的走势和分布,不要贸然埋头一直走山脊。同理,如果走水沟比较久了,还没有路迹出现,也不应该继续走。
不论走山脊,或水沟,都要预先给自己一个止损点,到了那个点还没看到路迹,就应该原路返回。
当你确定自己已经迷路,不管预估是乐观或悲观,都要停一停,静一静,好好回忆走过的路。如果经过一个小时寻迹未果,更应该停留一下,补充点食品和饮水,同时把所有的粮食和饮水都统计一下,如果有多个队友,要把包内物品全部倒出来,粮食和饮水集中到一个人的包里,选举一个管理人,有计划分配有限的补给。
迷路之后,为了节省体力,建议所有队友不要分开,集中一处修正,有一两人轮流在周边探路。探路不能走出集中地太远,以呼喊声能听到为限。
不到万不得已,迷路之后不要夜晚探路,应该就地取材就地休息等待天亮。秋冬季要想法生火,离开时把火堆扒散,确认熄灭后再离开。
什么时候用到绳索?对于没受过技术攀登的普通山友来说,绳索是辅助攀登的。什么是辅助攀登?就是,假如没有绳索,小心慢慢攀爬也是可以上下,只不过安全性和速度要低一点。没有绳索无法上下的情况,只有一种情况可以全依靠绳索上下,那就是,你确定无疑上去或下来后,会有明确的路迹可走。
一个队伍中往往只有一两名善于攀爬的人,挂辅助绳的任务应该由这一两人来完成。如果领头的人也觉得安全不可控,应该有另外一两名队员给领头人绳索保护。比如说吧,出现横切滑坡点,滑坡面坡度大,一旦失误无法停住,这时候就应该在领头人腰间系保护绳,绳头朝面部,保护者将绳另一头绕过固定物绕一圈,随时调节绳索保持保护绳基本拉直。这样万一领头人滑坠,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绳索对腰部的冲击力。滑坠后绳头在领头人面前,更方便他自救,因为这个时候保护人可能站立不稳也用不上劲。
绳索上是否需要打拉手结?拉手结有什么优劣?
我的观点,用做辅助绳的绳索,最好还是打拉手结,因为这样能大大方便抓握!但是打结的缺点也很明显——一、降低了绳索强度和长度;二、绳索更容易纠缠;三、绳节泥土不容易清洗;四、不能用上升器可下降器。
打结的绳索的收纳,短的可以脖肘绕环收纳,长的可以直接无序塞进收纳袋,这样下次取用的时候不会绕绳,也不会拧转。其实我一直比较推荐后一种收纳方法,只是这样收纳的绳索不能挂肩头,需要外挂或占用背包空间。
下降后如何收绳?正统的做法是双绳下降,抽绳收绳。技术性攀登往往会舍弃一个快挂或一小段绳索,甚至放弃整段绳索。绳索只有绕在光滑的快挂或绳索上才能顺利抽绳。
有一种收绳结,可以在下到底后用力抖绳让上绳索松脱,实际上我非常不推荐这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多绳下降,下来后割断某根绳索抽绳,但实际上如果割错绳索,后果不堪设想,对于非技术性登山者来说,以上两种都不推荐。
我推荐辅绳收绳法。具体讲,就是用另一根等长的细绳,头系一小段竹管或金属管拴住上绳环,下山后拉脱细绳,拽下主绳。
为避免误拉辅绳,应由先下的队员配合拉直细绳离开主绳通道一米以上。除最后一个下山者外,主绳均以快挂可靠连接。最后一个下山时才挂上竹闩,试拉后才下山,下山时始终保持主绳处于张紧状态。
开山刀和工兵铲,我建议带开刃的工兵铲,可劈砍,可挖掘,可攀爬,甚至可以用来烧烤青蛙或鱼。工兵铲的柄内我一直放着备用火柴和事先标志了南北的带吊线磁环。顺便说一句,工兵铲带上地铁火车是畅通无阻的,即使是开过刃的,虽说按规不能,但开刃后透视图像不会改变,所以基本上畅通无阻。开山刀?嘿嘿你懂的。当然,一把可靠锋利的小刀也是必须的,户外生存哪能没有一把趁手的户外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