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岁看大,7岁看老

3岁看大,7岁看老

作者: 写多多 | 来源:发表于2019-12-07 22:34 被阅读0次

    中国有句古语“3岁看大,7岁看老”,请结合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不少于1000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因此,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段时期,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 三岁前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儿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家长应该尽早开发孩子大脑潜能。还有更重要的是,家长在早教时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而且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双向沟通的关系,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多些耐心,更多去了解孩子。所以,身为家长,还是要把握好3岁黄金期,我们的孩子才会按照其本身的特点和潜能健康成长。

    研究显示:3岁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

    你造吗?新生儿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到了1周岁时,宝宝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2周岁时,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周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

    实验表明: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与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据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给1000名3岁幼儿做的实验观察表明:这些3岁幼童的言行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可见,3岁以内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长大后就容易形成相应的性格。

    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三岁时自控能力差的孩子,长到32岁时更有可能出现健康和财务问题,甚至会有犯罪记录。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孩子7岁时的数学和阅读技能会影响到他们今后是否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研究者选取了1.7万多人为对象,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如果孩子在7岁左右时数学和阅读技能方面非常出众,那么他们在成年后拥有较高的收入、较好的住房条件和较好的工作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

    如果儿童在7岁时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一个档次,那么他们在42岁时的收入就会增加5000英镑。即使将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考虑进来,这样的关联依然存在。

    研究负责人、英国国王学院和杜克大学的教授莫菲特说:“我们的研究第一次证明,孩童时期的意志力的确对成年之后的健康和财富状况有影响。”

    其实这句话是具有着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孩子在后天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很小的时候,由家庭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并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然而孩子7岁之前的影响与教育,又是很多家庭经常忽略的部分,很多家长们认为,这一段时间内,只要保证孩子吃好喝好,就不需要再管其他方面了,可以任由孩子自己随便瞎玩儿,并且还会以孩子小不懂事儿为由,不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态度,甚至任意向孩子发泄自己身上的负面情绪。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在长大之后,出现了各种性格缺陷。抑或者是在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变得非常叛逆,还会染上很多不良的嗜好。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分析一下,孩子后天的行为,与0~7岁所受的家庭影响之间的关系。

    0~3岁形成依恋模式

    很多家长们都认为,由于0~3岁的记忆,很难在成人的脑海中留下痕迹,所以就本能的认为,对待0~3岁儿童的态度将不会影响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这种先入为主的,理解是非常错误的,根据科学的研究表明,0~3岁的孩子,处在形成依恋模式的关键时刻。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需要被照料的情感不加以回应,孩子就很有可能会形成不安全的依恋模式,从而影响他的一生。

    心理学上,依恋模式主要分为4种,这些依赖模式的形成,主要是由父母在婴儿饥饿,害怕时的反应方式所决定的。

    回避型依恋

    如果孩子在0~3岁时,经常会受到父母不情愿的照顾时,他们就会出现一种回避型依恋的情况。有这种依恋模式的孩子在成年后将会表现出较大的敌意,以及对社交行为的排斥。

    痴迷型依恋

    如果孩子在婴儿时期长期受到父母的忽视,体会不到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料,那么将极有可能形成痴迷型依恋的类型,这类孩子在长大之后将极度缺乏安全感,对待自己的恋人也具有非常强的依赖性,面对困难时,非常容易退缩。

    恐惧型依恋

    如果孩子在婴儿时期,受到父母忽冷忽热的对待,即有时非常热情的照顾自己,有时则对自己态度恶劣。那么孩子将极有可能形成恐惧型依恋的模式,这种模式兼具回避型和痴迷型依恋的心态。在渴望别人爱自己的同时,又深怕自己会受到伤害,于是产生回避的心态,同时这种矛盾又会深深地折磨自己,不能自拔。

    安全型依恋

    如果在婴儿期间可以得到来自父母持续性的稳定性的照料,那么这些孩子将极有可能形成安全型依恋的模式,这种也是最为健康的一种依恋模式,具有这种依恋模式的孩子在长大后将有很大可能会形成自信阳光的性格。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依恋模式的养成,全部来自于父母对其早期的态度。同时一列模式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这种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形成的一脸模式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深刻的影响孩子之后的学习,工作和情感生活。

    4~6岁,形成价值观

    在经历了一列模式形成的时期之后,孩子就会经历价值观的形成,而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孩子对于父母的不同态度。

    对于4~6岁的孩子来说,其价值观开始逐渐形成,他们也会逐渐去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且把这些行为当做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

    对于这个年纪的小孩,他们在叙述一件事,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时候,经常会加上这么一句:“爸爸妈妈告诉我应该这样做”,一句台词非常好的表明了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深刻影响。

    研究表明,很多具有自我惩罚倾向,并带有强烈完美主义倾向的个体,他们在幼年时期,都曾经遭受父母负面情绪的影响,这些父母整天到晚的抱怨着生活和工作,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强烈的情绪表达使得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心理,这让他们非常害怕自己会变得不好,从而对自己病态的严格要求。

    另一些孩子在这个阶段则经常受到父母的虐待与惩罚,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做错了一件小事,就会受到父母怒不可遏的对待。这种家庭出身的孩子,将很有可能在青春期之后走向叛逆的道路并且呈现出很大程度的反社会倾向。

    而那些在孩子幼年时期可以积极对待孩子不同的行为,关注孩子自身需求,将孩子的生活照料很好的父母,他们所培养的孩子可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并且可以变得更为自信,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且会始终专注于自身的人生目标上。

    改变自我,善待孩子

    看到这里,不知道这些文字有没有让你产生共鸣的地方呢?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看到某些文字时,会感到这不就是在说我吗?

    联想到自己幼年时的一些记忆片段,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的同时,我们可能也找到了一些自己性格缺陷的形成原因。然而,我们就因此责怪父母的错误教育影响了我们吗?显然这种想法是无济于事的,往昔的经历已经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找到原因的情况下,尽力改变自身的心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岁看大,7岁看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jp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