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开始看《草房子》,看了第一章《秃鹤》,认识了一个很有趣的小光头。秃鹤是个小光头,在三年级的时候,发觉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因为小伙伴们的嘲弄,他在做操比赛中出洋相,让油麻地小学输掉了比赛,同学们都不搭理他了,度过了一段“孤独”的时光之后,因为油麻地小学参加演出比赛的节目中需要一个“秃子”,他努力地完成了角色,为学校赢得了比赛,他终于又成为了同学们的朋友。
读着这篇故事,我想起我们班的铭哲同学,最近几天他刚刚剃了一个亮亮的,凉凉的光头。那天早上,我刚看到他的光头,就摸着自己的头对他说:“哎!铭哲同学,你的头比我的还亮呢!”他笑了,同学们也都笑。
他为什么要剃光头?我一直有一些纳闷,昨晚上当我读到“我们是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的好朋友”这句话的时候,我好像明白了一些什么。在第二单元“说说心里话”的作文里,铭哲同学在作文中就用了这句话,当时我批阅的时候被这句话圈粉,觉得这句话好有意思。他那篇作文,我忍不住刚批阅完就在班里给同学们念了一遍,学生的作文我整理了很多篇了,但是却是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念一个孩子的作文。铭哲同学很激动。从此之后,他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在研学的时候,他主动扛着班级的大旗,带领同学们爬山,参观,像小老师一样。也许,他是在用光头,来纪念或者感谢“秃鹤”这篇文章,这个孩子吧。
早上的时间比较紧张,不适宜看长篇,以前我就读几首诗词,从昨天早上,我开始读《世说新语》。这本书,每一篇故事都短小精悍,有的寓意深刻,有的故事新奇。今天早上,我读了孔融两个儿子的故事,知道了“覆巢之下复有完卵”的出处。
故事原文是: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
说得是: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惶恐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罪责可以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差役果然也到了。
差役到了,后来这俩孩子怎么样了呢?我一直牵挂着这两个聪慧的孩子。来到学校后,我上网找了一下,果然是一个可怕的悲剧。
正史记载曰: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兄号泣而止。或言于曹操,遂尽杀之。及收至,谓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愿!”乃延颈就刑,颜色不变,莫不伤之。
说的是:孔融被害时,他的女儿七岁,男孩九岁,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在别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为之动。左右的人说:“父亲被逮捕,不起,为什么?”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给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说:“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哥哥号哭而止饮。有人对曹操说了,于是决定都杀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孩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于是引颈就刑,面色不变,没有人不为之悲伤的。
两个多么聪明的孩子呀!因为父亲孔融获罪而遭受株连,真可怜!
早自习,同学们读英语,我开始继续读《小时候就在想的事》,这是黑柳彻子小豆豆系列中的一本书,今天早上读了其中的《多亏了贝多芬》。小豆豆的爸爸和妈妈就是因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而认识并结婚,生下了小豆豆。小豆豆说,如果没有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也许他的爸爸妈妈就不会认识,她也可能就不会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啦。想一想,也真是奇迹。贝多芬在完全耳聋之后,创作的最后一首乐曲,竟成为小豆豆父母的“红娘”,这是多么有趣的事儿呀!小豆豆出生在音乐世家,爸爸是天才小提琴家,妈妈也是音乐大学的毕业生,所以,她是在《欢乐颂》中长大的。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虽然,她是一个刚上了小学一年级几个月就被退了学的的孩子,但是因为听着《欢乐颂》,唱着《欢乐颂》,读着契诃夫,遇到了一个经常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的小林校长,她成了一个优秀的人。
都是孩子,不一样的命运,读来,令人唏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