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英
關於讀書一事是個老生常談之問題,因在之前亦探討過這一話題,所以這次重新提起,只好稱為“又談”了。讀書一事,清代姚文田之“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說得最好,但今天並非說此一事如何個好法,儘就一“讀”字做做文章罷了,故於讀書之讀字上加一雙引號以說明此意。
因前些日子讀陳寅恪先生的作品,尤對南北朝一段歷史充滿了好奇,於是乎從孔夫子舊書網上買了《周書》一書來讀,但今天之主要篇幅不是要介紹這本書,是要講讀完這本書後對一“讀”字之所思所感而已。
說起佛教,你我都曉得有“念經”一說,但我這裡要問,經為何非要念?如果你稍微對佛家做一了解,這個念經是佛教徒必須要做之功課,更有早課、晚課一說,那麼,在佛家傳入中國以前,我們的文化裏早就有“讀”書一說,書是用來“讀”的,非看而為之也。那這個“讀”與“念”又有何區別耶?《說文解字》說“念,常思也”,而“讀,誦書也”,“誦則為吟詠以聲節之”,相較而言,“讀”要比“念”更為講究的。若你是一天天“讀”書之人,自然曉得此中妙義,自然理解得為何佛家能把念經一事當做功夫來做的。因為你在“讀”之時,自是眼、耳、舌、身、意五根皆到,實鼻之根亦到的。因眼到必是要看的,耳到必是要聽得自己的讀書之聲的,舌動才能發出聲音來,“讀”起來搖頭晃腦的必為身到,書讀了之後自然會心領神會,意思了然,便是五根俱到的,那麼鼻之根到是為何?若吾最喜讀二手書,其中之書香味自不必多說,“讀”之前,翻開書頁,便能被其書香全然吸引了進去,那鼻到不是自然而然的嗎。我們的文化就一“讀”字便包含了佛家修行之全部要義,非要自視其短,是何其愚也。
“讀”書一事,最是沒有捷徑可走,只就一字一字“讀”下去,這便是功夫所在了。《大學》有誠意之說,誠意是為何?不自欺也。而“讀”書一事最能說明誠意之功夫的,一真正的“讀”書人,必不會自欺的,所以,孟子有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故莫要小看了的。
所以,“讀”書是一脩行。此非虛言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