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这里,她就发现老师们的一个好习惯:课间辅导。
下课铃一响,好多同学就急匆匆的奔办公室去了。有兴冲冲边走边看笔记的男生;有用书挡着半边脸的急迫的女生。如同赶早集忙着抢占优势地方一样。
老师给每个同学分配了任务。孩子们就在办公桌周围按住本子写起来。有的直接把墙当成了桌子,有的到其他老师的办公桌上用眼神和老师交流一下,得到允许后就赶紧落笔。
老师面色凝重的关注着每一个前来补习的孩子,看到缺少了谁,就指定一个同学去找。上课铃一响,同学们就抓起书本小步快速的回班级上课了。
这样每天的教学任务能即使完成,同学们多利用了几十分钟。老师相当于多上了两节课。
毕竟所有的课间加在一起只有七八十分钟,孩子们还要上厕所。有的时候,他们会上课请假,一手高高举起卫生纸,跟老师表明此行的必要性。老师也见情况急迫马上准假,一边咽下了一句话:课间你去干什么了。
每当想到也来利用这碎片化时间的时候,我就好像看到了一把捆扎整齐的韭菜。每棵都刚刚离开泥土,还泛着露水的莹光。这是成熟的收获。这是最新鲜的成果。没有等待它们老掉,刚刚好的时间就采摘了。
天天如此,学生的成绩稳定,老师也因为教学任务如期完成而踏实欣慰。只是他们都很忙,每隔四十分钟,他都要迎接奔向他的学生。这也很快乐,被需要着被尊重着被环绕着。虽然他们往往有点憔悴,但他们更看中心安,更看中责任。
“家长会说你不负责任。”这是老师的苦衷。
由于知识识记量很大,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往往不能达成目标。而一科一天只有四十分钟,依靠回家的作业很多同学没有完全掌握当天所学,所以聪明的负责的老师们就想到了课间十分钟。
很多班主任也注意抓课间,下课铃一响,他们就去班级。
在操场玩耍往往是小学低年级的同学,或者他们刚刚下了体育课。知识载量小,让孩子们有时间玩耍。
初中生还每个课间都跑向篮球场扔几个球的,学习一般都不是很好。这些同学体育往往是强项。运动会上他们可以大显身手。有一些也选择上体校,在这方面为自己做人生规划。
重点高中每年招生数量有限,一些不善于学习的同学准备进第二高中和职业高中。这在传统观念里是无奈的选择。但很多自由职业的家长不这样看。他们从自身经历知道学习的难处,也知道不在体制内的优点。他们自己经营的商店或者小门市都很盈利,所以他们更想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课堂传授知识,课下消化知识。很多同学课下环节需要家长帮忙。而很多家长自己也很忙或者已经对早年所学遗忘了,他们选择找别人代替辅导。毕竟这是劳动,所以家长要赚足够多的钱支付这笔费用。
近些年一些家庭选择儿媳妇喜欢选教师,因为辅导下一代最方便。如果家里有一位家长能一对一的及时协助孩子学习,成绩自然不差。
考大学是一条路,这是人们多年的认识。随着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同学出路的改变也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找到出路。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却依然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同学让家长和老师们深思,哪条路更适合自己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