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魏艳平
我在坚持“燃梦行动”!
目标虽远,持行必至!
【目标】3年100本书
持之以恒,久必芬芳[玫瑰]
【打卡】第205天 20220518
【书目21】《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育》
【作者】吴正宪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381页
【进度】219~240页
读书笔记以以下三个出发点为目的:
一、书中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书中的值得借鉴的做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技巧;
三、书中的美句,有鉴于哲理性的句子,提升自己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教育文化水准。
今日份阅读第三部分:我的数学课堂
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创设情境,从平均分入手,让学生感受分东西的结果,不是整数时,曾经学过的1234这些数都不能表示了,为了满足人们表达的需要,需要一种新的数分数,紧紧抓住学生学习分数的生活经验,“一半”充分读懂儿童的前认知,为探索和指导做铺垫。
(2)指导探索。给学生准备面积模型,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以及分数单位的重要性。在探索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是暂时,失败者找回面子,发自真心的对学生热爱与尊重。
(3)反馈练习。
(4)总结提高。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和生活建立联系,尤其是用部分推知整体,进一步感受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分数产生的价值性的同时,巩固对分数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平均分、份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2.在直观操作中理解数学。
——《行走中的数学问题》
(1)出现问题是正常的,能在思考过程中纠正自己的错误,那才是最大的收获。
(2)解决一个问题,不仅要自己明白,还要把你自己要表达的想法让大家看清楚,因为数学是大家交流的语言。
(3)适时的等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同伴之间交流质疑,从而使生生之间的互动得到思维的碰撞,观点的融合,探求问题的本质,同时也能够反思自己的解决办法,能够全面的思考并进行比较。
(4)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本质是数学建模。
把学生当做有潜力的人,发展中的人去看待让学生经历过程,习得方法,渗透思想。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和认知规律,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自我争辩中是偏差得以纠正,新旧知识有机衔接。这就是所谓的读懂儿童。
3.数学在熟悉的生活中。
——《平均数》
(1)能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接纳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思路,这是一种很好的反思习惯,是一种可贵的学习方法,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不让一个学生尴尬的坐下,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