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480783/6f5c53ba8688dd99.jpg)
道是万物理论,一个处处为自己考虑的人,与道是格格不入的,即使凭借自己的聪明明白道是怎么回事,也无法从中获得内心的喜悦和平静,更别提如何运用道了,道对他而言只是一个新名词而已。
自私是因为不懂得控制欲望,因为他不懂得“少即是多”,所以他的欲望永不满足,也就无法从欲望漩涡中跳出来审视万物,包括重新审视自己。
辩证法真是个好东西,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的另一种诠释。自私的人一定是不懂辩证法的人,而一个不懂辩证法思想的人,凡事都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不会换位思考,也不会整体的去看,微观与宏观无法建立起联系,个人与整个世界也无法建立起联系,他所有的连接都是断开的,于是感到孤立无援,于是拼命的向外寻找,期望借助拥有更多来消弭自己的孤独,让内心感到踏实。然而到最后来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而换句话来说,因为他们不懂辩证法,所以自私。先哲们思想和宗教经典中常常可见辩证法的痕迹。“小而无内,大而无外”,“空有不二”,“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因为拥有这些思想,而使他们能把自己的小我放在整个世界中去考虑,消除了已知和未知的界限,消除了善恶分别意识,消除了好与坏的差别,消除了动与静的界限,消除了“我”与“物”的边界,宽容别人如同宽容自己一样,宽容自己也像宽容别人一样,知道自己的生命有限而不去追逐世间虚无缥缈的东西,转而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经历的事情上,而重新“拥有”了生活,甘心做一个不完美的“人”,心无芥蒂,超然物外,宠辱不惊。
如果这样来看问题,自然就不会太自私,他的目光会变得柔软,即使有自己的欲望但也可以正确对待,做到知足常乐又不会过分苛责自己,不再心外求法而回光返照,变得善于处理自己和周围的关系,有时虽身处磨难而内心富足踏实,虽做自己却不离大道,渺小而又伟大。在这种智慧的加持下,于道中自然而然放下欲望与我执,悄无声息的流入更高的生命层次。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智慧,也是众生皆是佛的境界,亦即“平等智”。
我执和欲望从来都不是敌人,在没有智慧的时候它们是伤害自己的利器,而在智慧的加持下,它们成了神行走于世间的载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