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第10章 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77224/055b06dc562f8470.jpg)
1、什么是生活态度取向?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做出的以任何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决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77224/987f890515d3434f.png)
2、搞清楚你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我小,别人大,因此,我必须更努力地赶上,甚至做得更好”(力争优秀)
3、你的人生蓝图。早起决定在3、4、5岁时在潜意识里得到确认,在6—10时在潜意识中增加了一些忠告,到十几岁时,再加上一些决定、思想、感受以及态度之类的东西来完成你的蓝图。
4、搞清楚你的次级生活态度取向。
5、生活态度取向和养育风格、教学风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77224/0b4597fde3af672e.png)
6、安逸型。以安逸为生活态度取向的大人的优点是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孩子看到随和、圆熟、行为可预测的好处。他们的孩子或学生能学会享受简单生活中的快乐,并且“及时行乐”。 这类人对孩子过于宽容,使孩子自由放任、骄纵,是孩子成为“被惯坏的小淘气鬼”。 安逸型的大人应该让孩子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参与制定限制、建立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并且一起解决问题。
7、控制性。以控制为取向的家长和老师们很擅长于教给孩子们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坚韧、果断以及对规则和法律的尊重。这类父母应抑制他们对孩子过于严格以及控制过多的倾向。因为过度控制会招致孩子的反叛或抗拒,而无法鼓励孩子学习父母想教给他们的技能。 这些大人需通过努力认识到自己对过度控制的需要,并且练习放手的技巧、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技巧、问启发式问题的技巧以及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做出决策的技巧。
8、取悦型。取悦型家长和老师善于帮助孩子们学会友善、体谅、互不侵犯的行为。他们通常是和事佬,因为他们想让每个人都开心,他们善于妥协并且经常会自愿帮助别人,他们会捍卫弱者。遗憾的是,当他们过于艰辛地去讨好孩子和配偶而给自己造成负担时(并且当别人没有相应的回报时),他们可能会怨恨或沮丧。被讨好的人可能也会感到怨恨,因为别人期待他们应该为他们做的事情,并且希望他们做出回报。 这类大人应多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和情形的需要,抑制自己努力让每个人开心的倾向。 他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让自己快乐,并且要教给孩子们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技巧。
9、力争优秀型。力争优秀型的家长和老师可能非常善于为孩子树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样。他们往往能判断出并鼓励优良品质,似乎有一套“激励卓越”的诀窍。然而,孩子们有时会把这看作“完美的唠叨”,觉得自已没有能力达到家长或老师的高期望。 这类成年人应抑制他们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倾向。因为家长期望过高,会导致孩子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而不是这些大人们想鼓励的成功渴望。 这类大人要尽力抛开自己对凡事都要“正确”并“最好”的要求(当然,是根据他们自己的标准),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什么对孩子更重要,记住做事情的“正确”方法不止有一种,并且确保将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传达给孩子;他们应该学会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大好时机,并给孩子做出榜样;他们应该学会倾听并接受孩子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想法。
10、互相冲突的生活态度取向。生活中,难免又相互冲突的生活态度取向,可以达成协议,要学着把自己的缺陷变成优点,不断成长,从而达成最想达到的目标。
感悟:了解我们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以及它对我们与孩子的关系的影响,能够帮助我们通过时间和耐心成为最好的父母和最优秀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77224/17b796b2fa48f5a2.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