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寻找美-《阿甘正传》观后感当我坐上南下的高铁时,心绪平静的我若有所思,突然很想看《阿甘正传》电影。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电影是获得了奥斯卡6项大奖的经典,然后呢,,,,,,, 我突然想到我竟不知道这部电影除了获得奥斯卡其他的美在哪里?为什么可以获得这么多的奖?想到这里我决定在我看第四遍之前,做些什么,来提高我发现美的能力。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葛鲁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
温斯顿·葛鲁姆出生在华盛顿特区,后在阿拉巴马州的鲍德温县进入大学军事学校(现称UMS-怀特预备学校)。温斯顿最初希望像他父亲那样成为一位出色的律师,但大学期间的文学编辑经历最终让他成为一名作家。后进入阿拉巴马大学,于1965年毕业,1965年至1969年期间参加越南战争。1985年搬回阿拉巴马州,在那里写下了一本后来风靡全球的作品《阿甘正传》。1986年出版时,并没有使格鲁姆成为一位畅销书小说家,直到1994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由汤姆汉克斯担任主角,本片推动了小说的畅销书地位,温斯顿·葛鲁姆在出版《阿甘正传》十年后推出的阿甘续集作品,不仅延续正传的故事,还保持幽默且温馨的笔触,但是后传的知名度就差了很多。
作品中,作者以一个白痴的自述来体现荒诞的情景,那么为什么不以一个天才去叙述故事呢?我想,1、天才不会像一个白痴一样见人就讲故事;2、用白痴的身份来吸引读者的惯性思维,弱者可以博得大众的同情;3、用弱者去讲述成功的经历,会比强者获得成功更有励志效果。
我认为文章有两条主线一个归宿:一条是阿甘的成长;另外一条是珍妮的成长;两者的对比更凸显了阿甘身上的优秀品质(对事情专注、对爱情忠贞、对朋友承诺、易于满足),珍妮的是父亲、阿甘的是母亲,白痴阿甘成为了高富帅,而聪明的珍妮却成为了服务员,这里赞美了母爱的伟大。而一个归宿这是家。电影里每个情节的归宿都是以家为首位,告诉了人们只有家能给人温暖、安宁。
寻找美-《阿甘正传》观后感在这两条主线里,主要被一些重要的人物串联,甘妈妈一个给了阿甘启蒙教育的伟大母亲,珍妮陪伴了阿甘度过了痛苦的童年,巴布在青春时光中代表了阿甘的朋友。丹中尉则是代表了给予阿甘经济支持的头脑。童年嘲笑、欺负阿甘的同学或是邻居,代表了现实的困难和不公,橄榄球的教练、乒乓球的经历代表了人生中的贵人,而坐在板凳上听阿甘聊天的路人则代表了身边陌生人对阿甘的态度,对于阿甘亲口讲述的经历有的不相信、有的反感、有的惊讶。
对于电影里美的所在我觉着有以下几点:母爱的伟大,一个白痴在母亲的引导下,把握了自己的命运,发挥了上帝给的天赋,尤其是在母亲即将离开人世的时那种对死亡的坦然和最后对阿甘说的那些简单的生命哲理。爱情的伟大,爱一个人不是要去束缚她对梦想的追求,也许珍妮不甘心、也许不想被眼前的幸福所迷惑,经历了一次次的离开,在华盛顿纪念碑相拥的那一次我觉着是最美的,白色的碑塔,映在池水里,两人在中间相拥,不管是背景还是高呼的人群都让人感受到此刻爱情的甜美。友谊的伟大,当阿甘在越战战场发现巴布没有跟上来的时候,阿甘选择的回去寻找,也许会丢掉性命,当他看到躺在路边受伤的队员时,他依然的将他们一个个抬到了安全的地方,当丹中尉告诉阿甘马上轰炸机就要来时,他还是冲进了战场,寻找他唯一的朋友巴布。对命运的反抗,丹中尉被炸断了双腿,在出海遇到风暴时,对着海浪的怒喊,那是一种生命的力量美。最后就是当阿甘跑遍美国时,途中看到的风景、还有当珍妮将要离开时,阿甘给她说的那些景色。
寻找美-《阿甘正传》观后感每次看完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对于美的理解也许受很多因素影响,生命里有很多美好,在有限的生命里,希望可以把握更多的美好来装饰自己的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