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话,我只懂得一种活法,找一件事坚持下去,以战胜生命的虚无,看着这句话,特别的有认同感,我将这句话,将成为我毕生的信仰,
顺便附上我在知乎摘抄的一些段子 ,感觉特别的有哲理 ,
第一段 刘轩鸿 说的:
我个人的一点人生经验是,努力换来的只有充实。充实的人生不见得圆满,很有可能是一出充实的悲剧……努力不见得就不留遗憾,因为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努力错了方向……
然而,我们都只是渺小无知的人类,从来就没有什么百分百靠谱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怎样度过一生都不会一直幸福快乐不留遗憾。
充实不一定就有多好,只不过,空虚实在是太难受了。
第二段是加缪说的:
除了没用的肉体自杀和精神逃避,第三种自杀的态度是坚持奋斗,对抗人生的荒谬。
刘轩鸿的话比较好懂,对于加缪的这句名言,我尝试做些诠释。我体会到的“人生的荒谬”有两种,一种是“真假倒错”,一种是“随机过程”。
真假倒错是指,假的比真的还真,真的比假的还假,“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还有无”。这是第一层荒谬,发现自己原以为真的东西,其实是假的。
随机过程是指,运气对成功的贡献比努力大得多,所谓逻辑(成功法则),不过是基于随机捏造的因果。这是第二层荒谬,发现自己根本不能确定什么是真的。
(注:这里的真假不是单纯指逻辑上的对错。)
问题在于,人们希望自己原以为是真的东西就是真的,希望自己至少有获得真相的可能。然而并不是,然而并没有,荒谬面前,人无能为力。所以说,人生就像是一场强奸,如果实在无力改变,那就不如设法享受。能做到这一点,就完成了自身与世界的和解;否则,自身就要崩裂。
精神疾病往往就来源于自身状况与环境的巨大冲突,换个通俗的视角和说法,叫做理想和现实的巨大鸿沟。
人生哲学要解决的,正是化解冲突的途径,避免自杀和疯癫(某种意义上,疯癫也是一种自杀)。
前段时间下班的路上,跟三叔聊天。三叔问我:“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我脱口而出道:“为了消解生命的虚无。”
毕生信仰还不好说,但它的确已慢慢融入我的精神血液。
当然,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理解的话,那就是我认为生命的虚无是不可战胜的,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虚无带来的痛苦罢了。
以上来自知乎
我在想我能坚持什么来战胜生命的虚无,我觉得有很多的东西,就像我现在的跑步,坚持每天去跑步,会给我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我完成了一件事情,我接下来我发展自己的爱好,坚持学习英语,坚持学习音乐,坚持书画,坚持读书,最难的应该是坚持,一项项的去做,让生活不那么枯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