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荀子《劝学》中的句子。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的。生活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事情不从一点一滴中做起,那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超凡者》(Outliers)是美国作家马尔科姆·葛拉威尔所著,其核心是“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比尔·盖茨在开办公司之前,就已经接触计算机编程一万个小时以上了。音乐神童莫扎特,在6岁生日之前,音乐家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到他21岁写出最脍炙人口的第九号协奏曲时,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小时。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
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无论是在对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还是象棋选手的研究中,这个数字--一万,反复出现。
这是“一万小时法则”被提出的事实论据。其实“一万小时定律”还告诉我们,贵在坚持。古往今来,人们对那些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总认为他们是天才。比如,有人说文学巨匠鲁迅是天才,而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更多的人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天才,可是爱迪生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我们可以不及别人聪明,但我们不可以不努力。实践证明,即使是一个智商一般的人,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可以作出非凡的成绩,正所谓勤能补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