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拿到这本书,我没有特别想读的欲望,因为对作者不了解,尤其是一个苏联的作家,感觉他离我特别遥远,虽然苏联与我们国家是那个时期的同盟,可我并不对它有多大的兴趣。
再读这本书,是因为我总想来那位老师总是会用各种奇怪的方法,我在想:他是怎么想到的呢?
前夜。写了作者准备迎接第二天开学的情景以及所做的准备。他把开学形容为“学校的召唤,仅次于保卫祖国的最神圣的召唤”。把开学当成了仅次于保卫祖国的神圣召唤,这是多么神圣的一件事,同时作者本人对待职业也是一种无比的敬重。他做了非常详细的计划,甚至课时核计精确到分钟数。因为他决的“处在与教育时间搏斗的情况下,我将常常迫使自己在有限的秒时里完成决定儿童今后一生命运的极其复杂的教育任务。我要有条不紊的做到这一点,并牢牢记住,我对儿童的命运承担着个人的责任。”(出自第11页)。作者教学中的很多观念和做法都是非常实用的,而且一些浅显易见的道理也被一针见血的指出。
“没有必要指令六岁儿童必须好好学习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喜欢学习的人。向他们灌输知识并叮嘱说这是必定要掌握的他们就会不再喜欢学习了。”(出自第13页)孩子天生都是喜欢学习的,没有必要指令六岁儿童学习,如果压迫性的灌输知识那么他们就会厌烦学习了。那么对老师而言就是尽量保护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习。“采取让孩子们对着我的耳朵悄悄的回答的办法。”这一点是作者进行单词教学时采用的方法,他称之为在透明玻璃上写字,那么学生的个性问题就显而易见了。这在数学课上非常实用,既能保护回答错误的同学的自信心,又能针对问题针对性解决。这让我立刻想到要在解方程单元时要试一下。
没有儿童的顽皮,没有顽皮的儿童,就不能建立真正的教育学。儿童的顽皮和顽皮的儿童给我们提供了养料,可以使教育思想前进,可以使教育者始终不渝的必须创造性的思考,表现出革新精神,敢作敢为的精神。(出自第22页)教育者的行动必须是创造性的劳动,如果给具有成人般的觉悟,成人般的由饱经世故的生活经验所养成的行为举止的儿童上课,该多么没意思。
顽皮是儿童的可贵品质,需要的是仅仅是加以引导,儿童纪律的主要之点在于不是去压制顽皮而是去改造他。不能要求儿童去做我们用自己的教育学不能开导他们的事情。(出自第23页)这句话的后半句比较难懂,但前一句话我深以为然。能把一群顽皮的孩子改造好,发展好那将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情。尤其是面对调皮捣蛋的小孩儿,我们需要智慧。
只有把自己当做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的重现,才能是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应当全心全意的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出自第25页)我们总是习惯性认为他们应该怎么做,他们问题很多。但是回想一下我们那个时代的学生,那时我们还是儿童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把自己也当作儿童,在当下的情境,小孩儿想做什么?把自己当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

在观察较年幼的儿童的行为,关怀他们的过程中,你们会感到年长者的义务,这种感觉越深你就会更迅速的成长。
儿童回答教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自己的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性。(出自第37页)这句话终于让我明白:为什么上课提问时,有的小孩儿总是回答的不对题,原来取决于他自己的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乎问题本身。
对家长会的理解,你要使家长成为我们在对他们实行教育时的同盟者和战友。
儿童是感情容易冲动的人,他们的全部兴趣都在今天的快乐和满足上,可是我们去要是他们今天的生活服于走向明天的需要,即服从于准备参加未来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内容充实的社会活动的需要,并且我们深信这种准备将给他们带来幸福和真正的快乐。但今天和你在我面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迫使、强制儿童服从自己的教育者的意志,另一条是指引他们走上自我教育和自我教养的道路。教育者有义务去理解儿童,应该在考虑到儿童内心活动的情况下拟定我们的教育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