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的荔枝》《长安十二时辰》,很多作品被影视化的“鬼才”马伯庸说:
他的写作方法其实都挺笨的,没有写作天赋。
他只不过是“勤能补拙”的努力型选手。
马伯庸的写作方法如下:
01烂笔头胜过空想脑
哪怕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嫌弃,也要硬着头皮写完。马伯庸说“一个烂的完整的小说,要超过10个在你脑海中觉得很完美但是还没来得及写出来的小说。”就像健身要练肌肉记忆,他每天雷打不动写3-4千字,即便成名后也保持"上班式写作"——固定时间、固定场所,让笔尖永远温热。
02写作书要挑时候读
新手别急着啃写作指南,先让文字直觉野蛮生长。等撞上瓶颈卡壳时,再去翻方法论,就像迷路时拿到地图,瞬间打通任督二脉。
03脑内自带摄像机
下笔时想象自己是导演,文字就是镜头语言。该给特写时细腻描摹,该全景时大气铺陈,必要时还来个慢动作分解。这种镜头思维让他的小说天然适配影视改编。
04先开枪再瞄准
资料永远查不完,灵感等不来。他推崇"先开枪后瞄准":先搭出故事骨架,再在写作过程中查漏补缺。初稿再糙也没关系,写着写着,人物会自己开口说话,情节会自然生长脉络。
05剥洋葱式追问法
面对抽象主题,像剥洋葱般层层设问。例如写“温暖“这个问题,就可以发问:到底是物理还是情感的温暖?谁给予你的温暖?获得温暖的时候,有没有发生一些曲折的事情?
06杂食阅读养灵感
他像饕餮般吞食各类文字:从古籍善本到微博热搜,从学术论文到综艺字幕。但从不盲目阅读——带着具体问题去翻书,就像拿着藏宝图寻宝,效率翻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