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灶二班成长记录
小灶二班每日小记|2017.04.09

小灶二班每日小记|2017.04.09

作者: 莫凡成长记录 | 来源:发表于2017-04-10 00:27 被阅读48次
    小灶二班每日小记|2017.04.09

    今日晨读: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晨读书籍:《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晨读内容:

    why,为什么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

    what,这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如何找)?

    how,找到以后怎么做?

    今日话题:读了《什么都不信,可能是见识太少》,你有什么感想?

    今日晨读关键词:

    why:多米诺骨牌效应、擒贼擒王、轻重缓急;

    what:缩小目标(范围)、倒推目标、二八原则;

    how:自律、审视决定、不断分解(目标)

    今日话题关键词:

    预期、自我导向、轻易不信、凡事不信、质疑、自我小世界、虚伪、矫情、i will see it when i believe it;格局、见识、信仰、无功利心、理性、智慧、慈悲、看见、相信、原谅

    今日群聊关键词:

    目标筛选、目标细化、信任、说服、熟悉、意外、细节、行动、相信、见识、格局、心存至善、打破固有思维、思考、自律(取自猫友群聊/整理者:开心小媛)

    今日猫叔早安语:

    从长远来看,令我们感到遗憾的不是采取行动做某事犯的错误,而是不采取行动做某事得错误。----《离经叛道》

    今日猫叔晚安语:

    人们都要别人批评自己,但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其实都是表扬。----毛姆

    今日班级小确幸:

    昨天我在小记里提到的【全家福】,没想到竟然有细心的猫友也做了一张我们小灶二班的。这位猫友实在用心。

    温馨小提示:

    明天就是小灶群共读第一周啦!共读书籍:《林语堂的说话之道》。你准备好了吗?

    #写在前面#

    关于小确幸里提到的这件事这位猫友也很是贴心,默默做了如此用心之事,却没有急着去展现自己,而是把图片只发给了我。如此细心的举动,让我对其印象,大大加分。但是考虑到两点很重要的原因,权衡之下,我个人觉得还是不要发布出来比较好。

    说明一下两点重要原因:

    其一:熟知猫叔的人都知道,猫叔为人极其低调,猫叔开过的社群也从来不对外在的东西过分关注。就连猫叔发布的【小灶猫友成长记录】征文,都严格要求大家标题不要出现【小灶】字样。

    其二:虽然,做了有大家头像的【全家福】看似很燃,然而我个人觉得,燃得不会太持久。燃完之后呢?似乎也不会有深远的收获。

    什么样的事件,既能让人燃起来,而且可能让人燃很久?又有内涵?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

    我想到了之前我们即兴玩起的一个【金句接龙】的小游戏。思考难度不高,参与操作也非常简单,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特别喜欢。虽然那天的群聊几乎被【金句接龙】刷屏,但大家的参与热度应该是我们小灶二班建群以来一次群聊高峰了。

    我在想,如果把大家附有署名的金句收集起来,以比较有寓意的视觉方式呈现出来(比如说,猫友们自己将金句配一张最喜欢的图,然后将所有猫友的巧妙结合),应该会是一件能够燃的持久的一件事。

    等到2017年12月31日小灶群解散那天,大家再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在小灶群的成长,两句结合,必定会是让人内心悸动很久。至少于我而言,成长的路上有这么一段奇妙的体验,一定会是我人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好了,接下来跟大家聊一聊今天的小记内容。

    part 1
    今日晨读引发的思考
    001
    为什么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如果大家留心观察的话,会发现很多人都在讲【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小灶二班刚建群不久时,猫叔就推荐了《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这本书,今天晨读资料里再度推荐;前几天猫书推荐大家看的时间管理演讲《TED演讲: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另:文字版)里面,也有讲到;昨天看到杨小米的一篇时间管理的文章中,同样也讲到...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讲这个观点?原因很简单,我们总说时间不够用,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做的事情太多。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参加的社群,应该都不止一个。我也是。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就算你加的社群再多,你主要的注意力往往只放在其中一两个上,最多不超过3个?

    在加入小灶群之前,我加了好多社群学习。当然,那段时间没工作,两到三个月时间专门学习。然而我发现,即使不工作,想要完完全全跟好一个训练营学习,也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因为,一个很小的点,都能挖掘出来很多东西去学习。

    那么多的训练营,很多都是囫囵吞枣一带而过。收获虽然也有,但是,如果当时踏踏实实跟着学习的话,收获绝对会翻好几倍。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判断?因为,在加入小灶群这一个多月专注学习的体会,让我充分感受到:人的精力有限,一段时间只做好一件事的效率、价值、收获,远远要比同时做好几件事情的效果翻番。

    002
    怎样找到自己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

    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是有前提的。

    关于学习方面,作为初学者,个人觉得,如果可以还是要多接触,多尝试,并且大量去尝试。并在实践中寻找跟自己更契合的学习社群、导师、书籍、学习方法等等。

    但有一点要注意,要给自己设置【止损时间】。当寻找到当下自己最想要、最适合的学习之道时,就要毫不犹豫的定下来接下来的【主路线】。内心笃定的,去选择该选择的,放弃该放弃的,才能更好的前行。

    工作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是从每周、每月甚至每季度、年度的大计划中分解出来的。一天当中看似很多工作,如何判断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需要考虑的因素往往会跟公司、项目、部门的大计划走向来定。从而确定自己手头上重要紧急的工作。这样,我们把每天工作中重要的事情先做了,其他的事情,即使没时间做完,对公司整个进度的影响也会降低很多。

    所以,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重要的事,往往是那些能产生更大价值或者带来更大效益的事情。确定这点,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

    part 2
    今日话题引发的思考
    001
    如何增长自己的见识?

    我以前,也常常质疑、不轻易相信,有时候甚至拒绝“长见识”。

    比较大的原因之一:缺乏判断力,不知道哪些是好是坏,哪些对自己有用没用...缺乏安全感的本性,导致的结果就是,干脆选择拒绝,也就是文中所提到的【不相信】。

    然而这样的做法,终究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越来越与周遭脱节,直至有一天对自己忍无可忍,最后爆发,开始全面“改造”。放弃所谓的安全感,走出舒适区,拥抱所有新的讯息...

    开始改造之后,竟然发现,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换句话说,原来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这么有趣。

    对新事物时刻充满着好奇,自然而然的思考分析,看待事物一分为二,接纳度变的更高,心态变得更平和,做事变得不再那么急躁...

    这是有见识跟缺乏见识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这也会直接影响一个人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想要改造自己,不仅要学知识,还要长见识。

    改造的根基,就是改造思维方式,加深思考深度,拓宽思考维度,培养并提升理性辩证选择能力。

    不拒绝接受、甚至主动发现新事物,并学会辩证思考,会让自己的见识飞快的长起来。心怀开放的态度,去试着拥抱,去发现,长见识才会更容易。

    拥有辩证思考的能力,会促进自身【迁移能力】的提升。无论是长见识、学知识,最终都是要融入到自己的身体里,促进更好的生活的。而迁移能力的提升也会反过来促进见识和知识的拓宽。

    总结:成长的道路上,不仅要学知识,还要长见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part 3
    猫叔早晚安语引发的思考
    001
    发散式思考+拼图式学习,更有助于get到学习的精髓。

    我们先来看看,猫叔今天的早安晚安语:

    今日猫叔早安语:从长远来看,令我们感到遗憾的不是采取行动做某事犯的错误,而是不采取行动做某事得错误。----《离经叛道》

    今日猫叔晚安语:人们都要别人批评自己,但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其实都是表扬。----毛姆

    如果留心,你应该会发现猫叔的每日晚安语,一般都来自书籍、作家、名人。

    如果你有每天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或者你看到的听到的事物去思考其背后的含义,这些话,连起来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比如说,昨晚的晚安语: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是不是刚好跟今天的晨读讲了同一个事情(注意力集中的去做一件事)呢?

    个人觉得,这不是巧合。

    作为一个写作者,每天发的各种文字,必定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是这种联系,一般很少有人注意到,更少有人讲这些看似碎片的知识,用拼图的方式系统还原。

    总结:很多时候,带着【发散式思考】通过【多纬度深度解读】,进行【拼图式学习】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将【碎片化知识】进行【系统化进行学习】。

    ---------------------------------

    今天的每日小记就写到这里。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价值,一点点思考。明天,新的一周就要开始啦,祝你每日都有收获。晚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灶二班每日小记|2017.04.0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bj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