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比较喜欢读侠义小说。在侠义小说中,那些路见不平、行侠仗义的英雄豪杰让我膜拜。在上古时期的中国人格精神中,侠的精神深深的镶嵌于每一个人的心灵中,正是侠的精神撑起了上古时代的英雄人格。《史记》中描绘的侠精神:“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侠不仅仅是英雄草莽的路见不平时的出手相助,而是一种信义,是英雄浩气的惺惺相惜,是人生困境下的守望相助。“春秋时代,是中国侠文化最灿烂的时代。侠人义士救危扶困,振人不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知恩必报,赴火蹈刃;受人之托,一诺千金。赵氏孤儿、聂政刺侠累、荆轲刺秦王,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演绎了那时男人们的壮烈与决绝,告诉后代什么叫轻生重义、生死相许。(张宏杰)”翻阅古代的一些侠义小说,发现那一代人的人格是舒展自如的,精神是刚健不羁的。那种敢说敢做的英雄担当与浩气常常让人怀想不已。我在思考,在农耕文明中,人为何能够在义薄云天中恪守人格的清流与本真,为何不会再声色名利中失却侠的精神呢。
在今天这个时代,物质及其的丰富,可是人的精神委顿,人格中缺少了力量的支撑,人的骨头越来越软,很多人都患上了软骨病,屈从于当下与现实,只要这件事情没有触及自己的利益,那么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人缺少了内在的公心与担当。面对邪恶与不公,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与己无关就选择了包容与忍让,人习惯了安逸。
侠的精神正在逐渐远去。反观这种社会现象,我们会发现,在上古时代,游侠精神是社会的主流,侠客会受到整个社会的尊敬,就算这个人因为行侠仗义而不幸遇难,他会受到全社会极高的礼遇,不但能留下美名,同时他的家庭会有人接济,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信义成就了上古时期中国人格的清流。可是在今天这个时代,践行侠义精神不但不被社会所接纳,还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在法理精神中,侠的精神没落了。而我们国家的法理精神并没有完全形成和建立,这就是在暴力横行时大部分人选择沉默的根本原因。一种好的制度能够激发并催生人性中的善,反之恶的制度只会激发人性中的恶,同时还会以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去扼杀美好良善。
今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侠的精神,希望侠的精神能够照耀人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