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不贪财,不好色。他是梁山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可我如果说,武松作为梁山好汉没话说,但要成为被人人敬仰的英雄,那相差就远了。
我这样说,可能会遭到很多人的口诛笔伐。那就先来看看武松杀潘金莲的一幕:
“那妇人见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她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
每次看到这里,就会心惊肉跳。武松的凶狠、残忍,在文中淋漓尽致地得到展现。即使潘金莲该杀,但她毕竟是个女人,历史即使倒退到野蛮的原始社会,武松的诛杀手段也是令人发指的。
再看武松血溅鸳鸯楼的那个场景。说的是武松在飞云浦逃过张都监的追杀,潜回孟州城复仇。他先杀死后槽,又杀死两个丫环,接着上鸳鸯楼,经过一番搏斗,杀了张团练、蒋门神、张都监,然后又杀了两个家人,张都监夫人、两个丫环和三个妇女,甚至杀了那个已经“许配”给他的侍女玉兰。
这一路杀下来,武松前前后后共杀了十五人。常说冤有头债有主,武松复仇无可厚非,可他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就不可取了,其中还有夫人丫环等妇女,这不但不是英雄所为,甚至可以说是为人所不齿了。
自古至今,真正的英雄好汉,都不会滥杀女性。英雄好汉的第一要义便是锄强扶弱,女性更是弱者代表。而且,尊重女性是世代相传的最起码道德,女性中有生养我们的母亲,在神话故事中,作为女性的女娲,更是人类的始祖。
武松是宋代人,他应该听到过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事。赵匡胤年轻时,有一天路过太原清油观,救了被强盗囚禁于暗室的苦命女子京娘。为免使京娘再次遇险,赵匡胤千里护送京娘回家。
迢迢千里相送,一路兄妹相待,日夜兼程,起居饮食坐怀不乱。更有匪徒滋扰,赵匡胤凭一身正气和高强武艺,安全地将京娘从山西太原送到蒲州家中。
赵匡胤的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他无疑是个英雄,后来成了帝王,就是宋太祖。武松如果拿赵匡胤来对比一下,是不是应该无地自容了?
武松对女人的残忍不是冲动,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他骨子里的对女人的不尊重。
在“醉打蒋门神”时,武松进了快活林蒋门神酒店,见蒋门神的小妾坐在柜台里,便叫道:“叫柜上那妇人下来相伴我吃酒。”武松是为了引蒋门神出来,用言语把人家的女眷先调戏一番。随后,“武松早把土色布衫脱下,上半截揣在怀里,抢入柜身子里,却好接着那妇人,武松一手接住腰胯,一手把冠儿捏做粉碎,揪住云髻,隔柜身子提将出来望浑酒缸里只一丢。听得扑嗵的一声响,可怜这妇人正被直丢在大酒缸里。”
武松挑战蒋门神,堂堂正正地挑战就行了,关家眷何事?他这“一丢”,体现出来的就是对女人的轻视。反过来却抬高了蒋门神,因为武松知道蒋门神不愿意看到女人受辱,即使打不过武松,也要站出来的。武松真是利用了蒋门神的男人爱女人的弱点。
武松对孙二娘,那是情同姐弟。可他初到十字坡,第一次见到孙二娘时,也是一副轻薄态度:"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那妇人道:"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松道:"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言外之意,也是叫孙二娘陪酒服侍的意思。好在孙二娘早有警觉:“"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在武松的眼里。女人都与他的嫂子潘金莲差不多。有奸情的可杀可剐,没有劣迹可寻衅滋事,也可以随便轻薄。说到底,是一种大男子主义,是一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作祟。
诚然,武松在蜈蚣岭杀死飞天蜈蚣,救下过良家妇女,可那也不是出于他的怜香惜玉。是武松看见“一个先生搂着一个妇人在那窗前看月戏笑”,“这是山间林下,出家人却做这等勾当。”他看不惯,只是想试刀、祭刀,看看从张青孙二娘那里拿来的戒刀怎么样。
武松没有兄妹,从小也没有得到过母爱,后来也没有娶妻生子,最后出家为僧,所以也缺少女性世界的关爱,这可能是他歧视女性,杀女人时毫不手软的根本原因。
英雄也得有柔情,英雄更要爱弱小、爱女人、爱母亲。所以,对武松的所作所为,你觉得能不能称为男儿本色,英雄本色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