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志忠,台湾著名漫画家。对蔡老师的印象,来自于网络上一个视频,是他的弟子梁栋(31位,可能有误)采访老师的一个视频。也来自于悦览树书吧看到的蔡老师口述的一本专著《天才与巨匠》。让我强烈地感到一位天才画家的真诚与温暖。
时间:11月17日;地点:杭州西溪创意文化园区;活动:西溪湿地中国两岸文化交流中心一场蔡志忠老师的公益飞翔会(是在大陆的第四次分享会),我报名参加了,活动是免费的,需要报名,留下姓名和电话,进入活动微信群里。
很期待蔡老师的这场讲述,面对面地与老师进行无拘无束的交流。当天下午,天色阴沉。蔡老师准点来了,身上穿了一件白色的有点老旧的衬衫,外面套了一件黑色的外套,裤子还是那种夏天的单裤,鞋子则是夏天的帆布鞋,没有穿袜子。
落座,把一个电脑包放下,从包里拿出四张自己的漫画作品,是已经裱好的外方(金色)内圆(图形)结构的画册,还有一本厚厚的书本,他将外壳取下来,然后将四张画和一本书整齐地摞到台面上放好(是送给现场提问的听众的,一张画至少1万多元的价值)。


端(扶)正一下话筒,蔡老师开始演讲,他讲得题目是儒释道精神。这场文化交流活动由官方举办,主持人是一位文化中心美女工作人员,身上着黑色的一件连体服,简洁地介绍了老师这次分享的主题与意义。
《生命觉知者——漫画家蔡志忠》,蔡老师终究是一位漫画家,但今天他说的不是漫画,而是生命、精神、生活……分享从儒释道中汲取的他理解的人生智慧。我现场从度娘上注意到蔡老师的年龄正好是70岁,1948年生人。
70岁,应该是从心而欲的年纪吧,因而蔡老师不讲如何画画,而是讲生命的历程和觉知,也许是最合适不过了。蔡老师讲话的声音有点小,话筒的声音没有开好,而且他的台湾腔调的普通话有些听不清楚,即使我坐在第一排就在他的对面。
我小心地聆听着,蔡老师从他4岁开始考虑谋生问题开始讲起,讲到他自己的日常生活,讲到创作诸子百家漫画的缘起,讲到与杭州的因缘,讲到儒家、道家,讲到《论语》,讲到《庄子》,讲到《孙子兵法》,讲到基督徒,讲到犹太拉比,讲到佛陀……

蔡老师还不忘讲几个好笑的小故事,插科打诨一下惹得大家满堂大笑。我在老师的讲述中始终带着思考,我的指尖在我的手机屏幕上不断地同步地记下我认为必要的有意义的字句,在这些记录中我惊讶于老师的高度自律和严格。
大量的阅读和大量的创作,大量的思考和大量的实践,才成就如今的漫画家蔡志忠。而到了70岁的年纪,蔡老师会与我们讲他的生命的觉知是怎样的?我在蔡老师回答现场的5个提问中(每一个提问者,可以拿到老师最先准备的四幅画河一本书)发现了一位老人生命的自由和天真。
老师的所有对生命的回答都在他的漫画中。漫画表现的是生命的领悟,通过他的创作表达出来。蔡老师每天的生活很简单,一碗白粥,一块霉豆腐,不带手表,不用手机,但我发现从2点到4点这场活动中,蔡老师自由地讲了一个半小时。
加上留给现场听众半个小时的提问时间,正好是2个小时稍微再超出一点时间(本来预定是4个问题,多加了1个问题),我发现蔡老师对时间的精准控制,没有手表,没有手机反而更加从容不迫。这就是所谓的自信而从容吧!

这就是生命的觉知吧。我在我的听后感中写道对这场分享会的理解,我以为生命的感觉和了然,是两个不同的层面。生命终究是一个过程,过程中每一个可能都会发生,领略过程中的生命,还是强求生命中的结果,是两种生命态度。
蔡老师用生命画画,曾经无比投入,40多天连续创作,蔡老师认为:“能够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他讲起有一次与一位官方朋友的交往经历,吃好饭,他想早点走,回到他的创作室去创作与思考,但是好友一定要挽留,让他多说说……蔡老师觉着有点不适应,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
如果一个人可以完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么这样的世界是不是完全地自由的,自由是生命的最好状态,可是好像只有到了70岁这样的年纪才可以从心而欲,但是如果没有前面70年的积累,又怎能达到自由的生命觉知的境界呢?
在提问阶段,我最想问老师的一个问题,头脑里首先冒出来问题是:“蔡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是不是大量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才是成功创作的关键”我一边听一边自己作答:“这不是蔡老师已经用他的经历和漫画回答了吗?你还要问这种毫无意义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随后冒出来:“蔡老师,我很好奇你的红发是自然的吗?还是染成的?好像《西游记里》的牛魔王啊!”蔡老师没有机会回答我的问题,主持人没有将提问的机会留给我,如果可以,我想老师一定会回答得很精彩,对于红发的问题。
生命的觉知者,应该是这样一位长者,像蔡老师那样,朴素,执着,坚定,充满理想,充满热情,充满态度,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充满满世界创造的冲动……我在与蔡老师讲述中面对面多次眼神交集,我感到的是蔡老师的平静与温和。
因而我可以想象到,再过三四十年,到了我70岁的时候,我也能够如蔡老师那样自由地讲讲我对生命的理解和感知吗?我不知道,人与人的心灵交换,只要用真诚去觉知真诚,才会发现世界的真诚。
一个人对生命的觉知,来自于对自己历经的所有无论痛苦还是欢乐的所有认识,表达的方式却有许多种,当你成为一名生命的清醒者,那么生命就是清晰而了然的。漫画是用想象来驱动笔端的吧?就像写小说一样,想象和讲述不可分割。

这让我联想到台湾的一位作家唐诺先生(朱天心的丈夫),他说老了的时候:“时间是扑面而来!”这位渊博的知识分子,在台湾岛写作,坚持自己的个性和对文字的尊重与认知,他同样不用手机,每天写6000到10000字,最后保留500字。
这500字归集成《尽头》(45万字),是唐老师散文集,其中的文字是那样滔滔不绝,满腹经纶。他在许知远的访谈节目《十三邀》里自嘲说:“我是文字共和国的一员。我比较适合做一位老人……”阅读是很自然的事情(庞大而纷乱),但写作是复杂的事情(“不要梦想写完美的作品”——博尔赫斯语)。
从原点到原点,写作者(创作者)与阅读者必须是对等的,否则像蔡老师这样的漫画全世界又有多少人能够领略和认知呢?就像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一般。全世界4000余万册的著作销量,蔡志忠老师的生命尺度足够长久(著作码起来超过1米多高)。
在人的一生中,不一定非要走前人走过的道路,当你觉得有能力和想法去创作一些不同的东西,那就去做。在蔡老师的分享中,我还抓到一个关键词,就是“极致”!极致是做事情、画漫画以及对待真实生活的一个态度。

就像昙花的生命短暂一瞬,灿烂绽放。生命的光华,生命的长度,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这个时间利用到极致,所以可以理解一个人只要用10年时间1万小时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专家就是那种在一个领域能够将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吧。极致是创作的一种态度,也是做人做事作文能够成就一番业力的态度吧。我很喜欢老师现场的一个回答,有听众问:“蔡老师,为什么我总觉得不开心?到现在没有找到喜爱的事情?”蔡老师淡淡说:“那是你要的太多!活着就是最大的快乐!”
活着就是最大的快乐,这是对生命觉知的最好回答。也有余华的成名作《活着》这部小说的讲述,这位牙科医生在这不小说里的创作,写出了中国人对活着的态度,显得那样深刻而真实,紧贴着中国的原始心灵,因而常常能够打动世界人的心灵。
我还想到博尔赫斯晚年眼睛瞎了时候的一句话:“我在撒哈拉沙漠抓起一把沙子,走到另一个地方放下来,我由此改变了这个世界,这是我集一生的经验才认识到的。”博尔赫斯到最后的认知,穷极一生的认知,竟然是用简单的方式改变世界。

与蔡志忠老师的交流在一张合影中结束,通过群里发送过来的照片显得很生动,每个人的表情都与众不同。生命是如此丰富多彩,人生是多么跌宕起伏,要用自己的创作去创作,要用自己的思考去思考,站在人类的伟人的肩膀上去发现不同的生命与世界……
就像台湾作家唐诺先生说的:“我很享受现在的晚年生活,是兴高采烈地,向我(60岁)这个年纪已经没有恋爱性爱的冲动了,只有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是最好的所在。”他还说向死人要答案,能得到活人的梦想吗?世界很不简单。
感谢蔡志忠老师带来台湾人对生命的认知和直觉。书写将不会留在原点。画画也应该是这样的吧。做人何尝不是如此呢?书的世界变化万千,画作的世界变化万千。但是万般变化中只有一种东西也许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个人的“生命觉知”!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二马行空,访问yuanben.io查询【2KPAYYEN】获取授权信息。
网友评论